行者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详细内容
戴克斯的行为目的理论
发布时间:2012/4/26  阅读次数:1041  字体大小: 【】 【】【

美国精神医生戴克斯(Rudolf Dreikurs)将儿童的人适当行为依人同目的分为四大类,事实上这些目的亦存在于较大儿童及成人的行为中。戴克斯所谓的四个行为目的如下:

1.获得注意

       几乎所有孩子都有想得到他人注意的欲望。儿童学习以良好的行为来获得他人的注意,但是如果无法以那些方法达到目的,则会以一些人的行为来寻得他人的注意。有些孩子认为唯有得到他人的注意才有归属感,即使得到的注意是负向的也被忽视要好。例如,父母被搅扰了,而以提醒或哄慰的方式纠正孩子所表现的人当行为,使他获得所想要得到的注意。以后,他可能会再以相同的行动或类似的行为来求得注意。

             要帮助这些寻求注意的孩子,父母必须改变自己的反应,使孩子明白做一些大人所期望的好行为,比用人当的行为方式以求得注意或协助,更能受到重视。父母必须注重孩子的正向行为,而忽视其人当行为,或以不是孩子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做反应。

             「注意」绝不能在孩子要求得到的情形下给予,因为此种反应会增强孩子这种人当的行为。给予注意的适当时机,应在孩子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其重点是在「给」,而不是「得到」。

2.争取权力

             寻求权力的孩子觉得,只有在他们发号施令时,才显示自己的重要。父母想要控制子女,而孩子也想要证明自己能做自己所想要做的,也能拒绝别人要求他应做的。在此种争执中,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赢家。因为即使是父母胜利,虽然孩子照着要求去做,但却人依父母所希望的方式去完成,只能说是一种口服心不服,在这种情形下,亲子关系必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若是小孩胜利了(表面上),必是成人放纵他,也会造成孩子的沮丧。

             原则上,在处理这些争取权力的孩子时,父母必须避免生气,同时避开权力的争战。以权威来压制这些渴望权力的孩子,只会增加他们对权力的欲求。如果权力的争战一直继续不断,使子女们渐渐觉得无法反抗父母时,他们可能会改变对权力的渴望,而转向第三个目的─ ─报复。

3.报复

             追求报复的孩子常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不被注意的,是被拒绝、被排斥的,只有当他伤害别人时,才会被看重,也只有以残酷与讨厌的行为出现,才会获得一席之地。

             当孩子有报复心态时,父母常会觉得受到伤害,认为应当惩罚此种心态或行为。但是孩子对父母的反击却是寻找更激烈的手段,或是另选一种武器来报复。父母必须了解儿童之所以表现不当行为,是由于其内心感到灰心与沮丧,这种感觉并非一定是由父母所造成的。因此,父母要帮助这些心存报复的子女时,绝不可亦以报复的方式来对待。父母须以诚意、关心的态度及冷静的心情,尽力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如果报复的斗争一直存在于亲子之间,孩子会渐渐觉得自己被打败,而放弃此方法,以令一种『我差劲』的行为方式,寻求他人的原谅与同情。

.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常是那些受到极多打击,对自己非常灰心的孩子的表现。他用「我没有办法」、「我无能为力」来保护自己,使别南不再对他存有任何期望,也藉此逃避责任,省去了许多责备与不安。

             通常如果父母对孩子已不再抱任何希望,表现出「我再也不管你了」的态度时,孩子也会放弃自己,而以冷漠或毫不关心的反应来面对父母的决定,则更不能有所改进。协助这样一个自觉无药的孩子,父母必须停止所有的批评,将注意力集中于他的能力和优点上,对孩子的任何努力与进步都给予鼓励,即使那是多么微不足道的表现。

             根据戴克斯的分析,孩子为了达成以上这些目的,可能用建设性或破坏性的方法;也可能用主动性或被动性的方法。孩子选择用建设性或破坏性的方法,主要是看其行为的结果,假使用破坏性的行为可以让他觉得受到重视,他就会用破坏性的行为来达成目的。

             此二种方式排列组合起来有四种行为方式,即:

1.主动-建设性:如在学校成绩优良、活动出色。

2.主动-破坏性:如行动粗鲁、反抗、叛逆等。

3.被动-建设性:如听话、乖巧、可爱。

4.被动-破坏性:如懒惰、固执等表现。

若将此四种行为方式与四种行为目的相配合,可产生如表-所示之个种情形。

表一 行为目的摘要表

行为方式

行为目的

积极地

消极地

主动建设

被动建设

主动破坏

被动破坏

成就

乖巧可爱

骚扰

懒惰

获得注意

  

  

叛逆

固执

获得权力

  

  

不当行为

抗拒

报复

  

  

  

无助

自暴自弃

        

  

  

  

  

  

  

  

  

     由表中可以看出,此四种行为方式均可获得注意;用主动破坏性及被动破坏性的方式亦可获得权力及达到报复的目的。此外,被动破坏性的行为还可以达到自暴自的目的。          

             当孩子以有用的方式无法得到团体中的归属感时,就会转变成没用的方法。

             由上述可知,人类行为理论对儿童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帮助儿童克服他们不良适应方面的行为是很有效的。此派理论的方法是给予儿童合于其年龄和社会发展的权力欲,使其体力和智力有适当的出路。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行者之旅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1 (www. gly931.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