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学习 > 详细内容
一节专题复习课
发布时间:2015/3/18  阅读次数:488  字体大小: 【】 【】【


  

  

课堂背景:

这一段一直在带领学生们复习语文板块的专题,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原先学习过的内容,学生们掌握得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效果。

耽误了这么多的时间,又是如此费心的学习,为什么会没有效果呢?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与大象、宏哥的接触之后,好像让我也更好的明白了“成为学习者”这一个概念的含义,于是,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尽量让学生大脑中真正发生学习的过程,努力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学习与形式上的学习的不同效果。鉴于此种思考,在本节课上又一次进行了尝试。

学习类型:专题复习

学习内容:人物传记阅读

任务:阅读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

“飞虎将军”陈纳德

课堂流程:

  

1、首先布置今天所要复习的内容:复习资料P154,人物传记阅读。

2、准备好一张A4白纸

3、认真阅读文本,完成任务1——4题。要求答案书写规划,认真。(1520分钟)

4、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我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板书了如下内容:

  (学生们还是比较听话地开始了自己的阅读。我先是站在站台上,看着自己板书的内容,思考着如何让这些内容更好地衔接起来,以便让课堂的流程更为顺畅。但是,我并没有想到更为合适的方法。于是就踱到学生中间,一边听着学生们的讨论,一边在思考着如何能和学生的思路对接。)

  518分钟过去后,学生们基本上完成练习。让学生们抬起头,看前面的黑板,我对黑板上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解释:本节课的任务,首先是自己归纳确实这类题型中的4道试题的类型。第一道是选择题,可以除外,其他三道,都要从命题特点以及回答内容等角度进行归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思考,给这类试题命名;其次,对于这些命名的题型,看一下高考试题的出题格式特点。这2点要自己独立完成,不要试图和其他同学一样,要依照自己的学习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才是“自己”的学习;再次,对自己的阅读“心略”进行梳理,让自己对自己的阅读有一个有意识的反思。

6、自己结合我所讲的要求,进行自我反思。(这里忘记拍下学生的答案)

75分钟之后,在自己独立完成这些内容之后,进行相互交流环节。

  

8、分享自己反思、交流的结果。

(在这个环节,大多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阅读过程,体会到了自己在阅读过程所做的标记,或者没有任何的标记,或是先阅读原文,再看试题,或是先看试题,带着问题阅读原文……;有的学生从别人标画的具体事件中得到了自己没有标志不利于后面的归纳的认识……;总体讨论还是比较积极的。)

9、找出高考给出的答案,和自己完成的答案进行认真比对,看一看自己的答案不完善之处。问一问自己:是什么让我得出这个答案的?与高考给出的答案相比,我的答案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我能做到什么样的改进?

10、完成问题:今天我发现了我原来不知道的               

让学生们进行分享。 

(这个环节,学生们总结比较多,尽管回答的感受不同,但是,他们大多是自己的体验,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觉得比较愉快。在另外一个班级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竟然有一个男生还答出了自己今天在数学课堂是自己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内容”。)

  

  

反思:这节课完全是在“成为学习者”这一理念的支撑下开展的。

前几天的练习过程中,遭遇到了原来曾经做过的原试题。而这样的原试题带给学生们的印象是什么呢?在我向学生们抛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们竟然是一时的无语:除了知道这些文字熟悉之外,竟然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来做过和没有做过还能有什么样的区别,自己做过的试题竟然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也就是说,学习这一过程根本就没有发生。

那么,这样的复习又有什么样存在价值呢?怎样才会有真正的学习过程的发生呢?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思考的过程,有了这节尝试改变的课——让学生的头脑真正的发生学习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学习的场所。

真实的讲,这节课在我走进课堂之前,在我大脑里还一直是个模糊的影子,是我在昨天夜里思考的一些片断,也就是说,在我的大脑里只有一个大概,并没有具体的思路。结果,在在实际操作中,就觉得不太流畅,一些细节还是没有完全到位,觉得整体课堂结构有些滞涩,好在一边思考,一边随时调整,最终还觉得相对完整。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前半节是因为讲评了昨天的一个小测试卷,占用了20分钟的时间,以致于后来这节课整体没有预定任务,其他交流和总结,也只有放在课下让学生自己进行了。整体上课堂流程显得不太紧凑。

更为有意思的是,我觉得这节课并不是要学生们机械地学会一些具体的内容,而是要学生们“学会学习”,体会到什么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感觉对比一下:这节课,有关文本的内容,我什么也没有讲,但是,你们觉得这样的学习和以往的学习哪一个更有效果?如果以后再遭遇到同样的文章,你们可能还会说“我们做过”,那么,同样是这句话,不知道在你们的意识中,“我们做过”的含义是否相同?

接下来在另外一个班级进行这一内容的时候,重新组织了自己的思路,课堂流程相对完善了不少。板书如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行者之旅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1 (www. gly931.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