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文章 > 详细内容
学生袭师案凸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09/7/26  阅读次数:1037  字体大小: 【】 【】【
早上照例打开网页浏览新闻,没有想到的是,在网上再次看到了学生袭击教师的新闻。
  
这则案例发生在3月10日下午,海南定安三名初中生走廊上嬉闹被老师赶出教学楼后,三学生向老师大喊外号,并作出下流手势挑衅。随后师生发生肢体冲突,一名学生在讲台上,用教室里的铁皮簸箕砸伤老师头部。
  
尽管这样的新闻,已经不能算是新闻了。但是再次看到这样的案例,心里还是有着一种莫名的悲哀,以育人为目的的本应充满诗意的教育,为什么偏偏就会连连遭遇如此让人尴尬的事情呢。
  
一 教育机制的不完善。这里所说的教育机制,绝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的陈述,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事实的表现。在我们目前的教育这块一亩二分地里,我们的教育机制和考试机制,已经使得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悖离了我们的教育的初衷,越来越偏离了教育的“人性向善”的良好的教育目的,而走向了一条异化的功利的短视的斜曲之路。我们不妨对照我们身边的教育事实来看。尽管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是如此的响亮,尽管我们抬头可见的教育标语是如此的冠冕堂皇。可是,事实是我们几乎所有的教师,哪一个关心的不是学生成绩单上的几个可怜的数字,哪一位学校的领导考虑的不是学校在当地甚至更大的范围之内的升学率,哪一位教育单位的局长处长们,关心的不是所属学校的每年的升学人数的多少和排名的前后?而殷殷期盼的各位家长们呢,又有哪一个关心的不是孩子每次考试过后的分数和名次?如此行为,早已让我们的教育本应对正在成长的孩子作为“人”的存在的关心,转化到了对几个纯粹的数字的关怀:我们的目光被遮蔽,看不到更为长远的将来;我们的行为被异化,不能够有正常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为举止。甚至,我们已经全然忘却了我们的教育的真正目的,让这个神圣的标高成为教育视界内一个遥不可及的甚或可以忽略了的质点。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评估制度的不完善,就是我们的教育的机制和考试的机制的不完善。我们的单一的以分数以考试的升学率为唯一的评估机制,直接制约着我们日常的教育目标的制定和教育方式的采用,我们的教育机制和考试机制,限制着我们众多的教育者无奈地选择了一些就连自己也知道明明悖离了教育目的的行为和举止。在这种不完善的机制造成的短视的行为之下,想要奏响一曲和谐教育的瑰丽乐章,几乎就是一个妄想。教师所关注的就是教育的评估和机制对自己的考核,是自己在领导心中在生活中所处的位置。而学生心里所想的,是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一个很正常诸多的要求和渴望,他对老师和家长所关注的分数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来说,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甚至社会的影响下的一种被动的关注,是一种强迫的外驱力。看一看周围的毕业生们,当得知自己被大学录取后那种对书本充满了“阶级仇恨”的表情,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尴尬和失败。正因为如此,很多时候,师生双方的思想,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合力的形成,甚而至于,双方之间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有交会的可能。在些情景之下,师生双方的关系,虽然表面看来风平浪静,其实,内在里已经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二 教师行为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当师生之间的关系发展到相互关心、尊重和热爱的地步,‘纪律’的问题就会显著地减少。学生不会骚扰或是给他们尊重和关怀的老师惹麻烦。”“要正视这个事实:如果教师建立的关系使学生感到了压制、不信任、误解、摆布、羞辱或批评,即使教篮球、家政学、网球、健美、雕塑或性知识也会使学生感到无聊、厌烦,并顽固地抵制学习。”《教育心理学》和《顶好教师》上的这些话,对于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作为教育者,教师的言传和身教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行为和教育的方式都在无形中形成了对学生的实际的教育。但是,在教育的具体的基本的操作层面上,我们也不能不遗憾地说,目前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有很多的地方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甚至可以说是缺陷。如,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成人的世界观来约束学生,以分数的高低来区分学生,以权威的身分管理学生,这些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作法还在大行其道;不遵循教育的规律,缺少教育的智慧,只是一味的“管卡压”的教师还在大量存在;不讲究教育方式和方法,只是凭借一纸发黄的而无任何的新意的空洞的说教而要求学生听从自己服从自己的现象还在不停地上演;不懂心理学,教育学,不吸收借鉴新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只凭一些经验在运行指导自己的工作还自以为是的行为还能得么很好的褒扬。而最为普遍和突出的是,把学生仅仅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和机器,把学生当作教育和管理的对象,丝毫不考虑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着自己生命和思想的人,不考虑学生的学情和接受力,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不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教育方式独断单调,粗暴简单,甚至蛮不讲理,以武力相对。这样的教育环境,确实让学生有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我们有时间常常将师生之间的关系戏称为小偷与警官,其实,这看起来还是相对较好。从某种程度上说,将二者比作冤家对头,恐怕也不过。看看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难道还不足以让人惊醒吗?“亲其师,信其道”,“师者亲,道则灵”,这些古训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时刻告诫着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一定要慎而又慎,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良的行为和方式而破坏了本应该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 家长教育的缺失。“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教育阵地,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作为第一任教师和监护人,父母对孩子所负的教育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可是,事实上,我们的家长很多时候确实是不称职或是没有能力做到称职的。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时候,是放任自流的。也有的家长相信“树大自直”,不注意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直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才好像是第一次发现孩子会出事一样。也有的就直接把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了学校,认为学校才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把一切教育的责任都推诿给了学校。就像是开头所说到的这起案例中的一位家长所说的“平时只知道干活,教育孩子,我也不太懂”,“ 家里平时干农活比较忙,顾不上管孩子,主要是吃饭的时候说他几句。孩子犯错了,也批评他,犯错严重就打”。正是因为家长的不重视,或是不会重视,让这些本身正在成长中“具有阶段中的稳定性”的学生们出现一些本来完全可以避免事故。《学记》上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确实是这样的啊!
  
四 社会对教育的偏见。当然,说到这案例,我们还不能不正视这样的一些社会性的偏见或者说是偏袒,也可以说是社会的集体的无意识行为。如,教育不能有惩罚的观点。如果老师对一些本来犯了一些小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的,也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敬畏心,有一种是非感。可是,正是这种没有对错是非的思想观念,干扰了正常的教育,让教育和教育者都陷入了一种无奈的尴尬境地之中。而更有一些一旦遇到涉及师生关系的事件,人们更是常常会无端地或是不加思考地认为错误总是在教师一边。这就是让教师们有口难言,同时,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无形中也让一些是非观念本来就不强的学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或是行为,形成了一种不该有的“强化”,这种社会性的偏见,对于这种不该发生的事件的发生,大概也难以推脱应有的责任吧。
  
上一篇:也谈校本教研 下一篇:奖励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行者之旅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1 (www. gly931.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