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在旅途 > 详细内容
一起成长(二)
发布时间:2013/9/26  阅读次数:602  字体大小: 【】 【】【

                 一起成长(二)

1新学期从混乱中开始


每个学期的开始,都是很乱的。而尤以今年的这个学期为甚。
话说起来还是很长的。因为学校是一个国家特大型企业内部建校最早的学校,已经有了四十多年的历史,校舍也相对旧一些。
而今年恰好赶上市政府要给教育办好事。要拆除一些旧的教室,重新盖一些新的教室。这个计划下达是在上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在放寒假之前,原来所在班级的桌凳就已经被集中放置了。老师的办公室也被迫转移,临时安置在不同的地方。
拆迁是从正月初七开始的,轰隆隆的挖掘机开进了校园,南北三层楼就在这轰隆隆的声音中一点点的消失了。
拆迁一共持续有一个多周的时间,整个教室所在的楼房已经化为了平地。等刚刚过了正月十五的学生们走进自己的校园时,就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按照计划,本次建楼,是在校园的东西两侧,同时建起两栋教学楼,一栋就是五层,三十多个教室。
这两栋楼的开工日期都定在了3月初号。
等学生们来到校园的时候,已经拆除的教室已经是废墟一片,好几辆大卡车已经开进了校园,往外面一车车的运送这些水泥、石板,汽车的声音也不小,再加上其他开工车辆的声音,校园里彻底没有了平静。
当然,这只是混乱的一个方面。混乱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们要分科了。
按照要求,学生们是应该在高一升到高二的时间才分文理科的。但是,今年,学校考虑之后,决定提前分科,觉得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分科了,原来的班级当然要打乱了。报名理科的学生,要留在原来的班级,报文科的,都分到了其他的文科班级去了。原来班级的学生绝大多数报了理科,报文科的不到10个人,但是,即使如此,班级也不再是原来的班级了。
学生们来到的当天,就像是原来开学时一样,在中心路一边的报栏里,查看贴有名字的班级名单。满意的就高兴得不得了,失望的也就无奈的接受了。人挤在一起乱哄哄的,再加上各种吵杂的声音,整个校园真是一个声音的世界了。
教室要搬迁了,班级也变化了,学生们的情绪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有些不同往常——有些莫名的兴奋,也有一些略略的伤感。
因这学校整体的教室并不宽裕。只有把三个年级全部打乱。而我们所在的高一年级,也分成了两个部分。学生们所在的班级也搬到了科技楼上——这里面只能容纳四个班级。
这里原来是高三的几个班级所在的地方。他们已经全部搬到了另外的一个小小的院子,暂时在那里学习去了。
刚到这个教室的时候,学生们还是带着很高兴的情绪。但是,出现他们面前的并不只是宽敞的教室,而是一片的狼籍:满地的垃圾,一片的旧桌凳,脏乱的墙壁,四处散落纸片,桌面上布满了灰尘,整个就是一个脏乱差。
看着眼前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学生们,但是,毕竟还是要打扫的,有几个男生就开始动起手来:先找了几个扫帚,几个拖把,扫的扫,拖的拖。干了不太长的时间,教室就显得比较整齐、干净了。
就这样,在这样的混乱中,新的学期算是开始了。学生们把教室内的收拾好之后,就基本上按照原来的位置坐下了。
晚自习前,给学生们简单地讲了几点要求,又让新分入班的学生,到班长处,让班长给他们讲一下班级的基本要求,基本制度,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这个新的班集体中来。
开学已经两天了,有时间到教室看一看,学生们还比较自觉。70个人的教室里,一片安静。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做杂事,都在看书,做题。
校园里是热闹、嘈杂的,而教室里却是安静,无声的。好像是远离了那些喧嚣一样,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
混乱依然是要继续的,为期也许不并不见短,大概得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愿在这样混乱的日子里,学生们能够有一颗平静的心,能够在学业上收获多多。
2、困难总是暂时的

这一段的时间真的很乱,乱得你都不知道从何下手,乱得你都不知道这样的日子究竟什么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

人们总是习惯于自己平日的运行规律,习惯于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的平静的工作生活环境,就像是适应了一方水土一样的树,一旦移栽到了别的地方,就有凋落的可能。

因为学校整体的布局有了变化,因为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的利益,原来的办公环境不得不做出彻底的改变。

原先很舒适的环境终于成了昨日的一个想像,目前所要搬到的新的办公地点,原来就是学生的一个教室。

      刚刚来到的时候,这个原先的教室就是乱糟糟的一个场景,学生们离开时放弃的桌子、凳子堆满了整个房间,地上的垃圾到处都是,灰尘遍地。简直让人找不到下脚的地方。好不容易才打扫好了一些,搬来了一张旧桌子,算是有了个简单的落脚的地方。

但是,没有电源,除了照明的线路外,没有其他的可以接通电源的地方;没有网络,除了学生上课用的“班班通”外,没有可以连接电脑的线路;没有内部电话,除了个人的手机之外,没有平时使用惯了的内部电话;甚至,没有开水,就连学生们平时的饮用水机子,现在也没有了电源;没有了往日的清静,偌大的房间究竟最后会有多少人在此办公也是一个未知的数字,反正人是不会少的,除了常在这里的班主任们之外,因为原来的办公室在另外一栋楼上而不愿意搬过来、只是作为流动人员的学科教师究竟有多少也不能确定——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已经适应了平时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的人来说,对于一上班就会主动地坐在电脑面前,打开熟悉的电脑屏幕的人来说,对于一上班就要先泡上一杯茶,下课就要用茶来润润嗓子的职业人来说,对于习惯了不太大的房间,不太多的人员的安静的办公环境来说,这一切,仿佛变得都有点让人不能接受。

没有办法,只有把一些东西放在另外一个暂时的地方。要上网的时候,就跑到另外的一栋楼上的一个办公室里去,上课的时候,就跑到这个教室中来。如果要拿一些东西,就得一趟趟的取来,有时候值班的时候,也得跑来跑去的。

但是,这又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但是,一切又都是可以改变的。

先是和学校机房的教师联系,终于穿过墙壁在光滑的地面上扯出了一根长长的网线。美观是暂时不要讲究了,好歹能够让几台电脑偶尔闪动起来,让本来有些空洞的房间有了一丝人气。

再后是和后勤的师傅联系,过了几天的功夫,也终于在一个中午给几台办公桌的旁边分别接了几个插座,电源,也终于接通了。有了电源,也就能很好的分配各自的网络用线,也就不再让那根长长的网线在地上难堪的牵扯了。有了电源,也就有了开水,也就能让人下课的间隙里,稍好一点的休息休息。

当然,电话暂时还是没有的,办公室整体的美观还是有待进一步落实的。不过,不管如何,原先曾经认为的困难,在经过了短短的几天的时候里,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变。

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切也都会变得好起来,一切也都会适应起来,这里也同样会成为和原先一样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工作的环境。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总认为是困难的事情,一旦真正的做起来,经过时间的验证,大多并不像我们所想像中的那么难。只不过是我们内心还强大不到足够的强度,总是无形中放大一些困难,事实上,困难总是暂时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3、串讲

至今为止,对于如何处理这样的课文,我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串讲,实在是出于无奈的选择。

依照这样的两个事实,我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一,两个班级的140个学生,读过原著的只有四个人。而且,还有一个只是简单地翻翻,并没有通读。

二,对于我提出的“在你的印象里,贾宝玉是一个正面人物,还是一个反面人物”的问题,两个班级所有的学生,竟然没有任何例外的回答:反面。

鉴于这样的学情,鉴于课文这么长的篇幅,鉴于学生们如此积弱的阅读基础,我觉得如果把文章交给学生们自己来学习、讨论。也许课堂还是会热闹的,气氛也许会不错的,但是,我担心这样的热闹和气氛的背后,学生又究竟能够有什么收获?

于是,我决定串讲。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我怕这样的奇书,这样的语言,如果不能深入一些,如果只是蜻蜓点水的过一下,怕对这样的文字有些不恭。

在让学生们把课文自行阅读了两遍之后,我直接给学生们说。这篇课文由我来串讲。学生们一阵的欢呼,看来,学生们的懒惰也真让学生们想省些事啊。

串讲的过程开始了。我从文字的理解开始,从文字的描绘开始。如,“门前列坐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这两个句子,我就让学生们认真的想一下读到的这样的句子在头脑里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这样叙述的句子,为什么会有描绘的效果?

在接下来的串讲中,对于贾母的出场的一段描写。先让学生们注意了一连串的动作。尤其是对“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这一段文字,我把脂砚斋的点评给学生们抛了出来“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旁写一笔,更妙”“自然顺写一笔”。让学生们体会这些文字的生动与真实。

在串讲到王熙凤出场这一节时,让学生们思考“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效果,和“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样的评语的意思。然后又从王熙凤瞬间的几个由哭到笑,由笑到哭的转变,让学生们想一想这样的人的性格特点。

就这样,我一路边串边讲,边让学生们思考回答。一直串到了后面贾宝玉的出场。让学生们反复地读了读有关的文字段落。让学生们想了想,对于贾宝玉的描写和王熙凤的出场的异同。而最有意思的是,学生们对于两首《西江月》的理解,没有人看出来这样的语言的反讽效果。我就停下了串讲,让学生们结合课后的思考题中有关鲁迅先生写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这句话的意思。想一下,宝玉这一形象是作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塑造的?

串讲中间还不时地要插入《红楼梦》中的有关的内容,学生们听得也比较高兴,也记下了有关的文字。及到最终,让学生们们结合课文,将贾母、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出行了比较,并思考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安排?并对贾宝玉性格的初次的展示,让学生们思考在他摔玉的背后,在他任性弄气的背后,表现他性格的哪一个方面:对于平等的向往。

在学生们的小声的嘀咕、笑声与期待中,用了将近五个课时,这一课串讲结束。当我确实觉得有些疲乏地说,这课的串讲到这就结束了的时候,学生们好像还是整个意犹未尽的样子,让再给他们讲一讲相关的内容,我只是告诉他们,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红楼梦》原著。学生们又无奈的笑了。

如果说,把本课的学习内容,划成若干版块,梳理成若干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讨论。我觉得也可以是相对明晰的。但是,我总觉得对于本文的语言的学习是一种遗憾。所以,还是不厌其烦的进行了串讲。也许,有很多的时候,尤其是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内容并不能理解更为深入的时候,老师的授课,是不是可以按照“先教后学”这样的思路进行呢?而串讲,我觉得又恰好符合了这一个思路,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想法究竟是不是符合学生们的学习心理,能不能让学生们对这样的文字多一些理解和感悟。

4、荒唐的预设

这节课上得让人有些纠结,又让人觉得可笑。

纠结是课堂前半部分的感受,可笑是事后的感觉——感觉到一厢情愿的预设是多么的荒唐。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鲁迅先生的《祝福》,这是一篇经典名篇,也是《彷徨》的第一篇。

第一个课时,先是让学生们自读了课文,然后又处理了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字词,参考了课下的注释,我觉得学生对于课文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直到上第二课时前,我还一直没有想到如何切入更为妥当。如果按照小说这一体裁的学习,完全可以从“三要素”入手,似乎也能条理相对清晰的进行下来。但是,我又想,这样的学习,毕竟大多是建立在老师为主导的基础之上的,学生们可能就是让老师拉着前行,不仅老师累,学生们的心里怕是也不会轻松。

又认真的想了想,自己平时阅读小说,哪有什么人物形象的分析,哪有什么环境和情节的意识,我只是喜欢读,读了之后给自己留下的初步的感受就是读出的心得。对,心里似乎找到了一个答案,就从让学生们谈一谈个人的感受开始。然后再梳理课文人物的塑造。

上课了,学生们好像没有听《红楼梦》时的兴奋,我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一些什么呢?学生们并没有给予回应。那我们就先谈一谈自己读了这篇小说之后的初步感受吧。无论多少,无论哪个方面,只要是你的感受,都可以讲出来,大伙分享。

学生们谈了一点,都不多,片言只语:心酸,凄凉等等。和平时小说的学习回答相比较,好像相差并不近。和我想像的也有着相当远的距离,我觉得最起码也得说出个人物的性格吧。

那么祥林嫂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能不能说一说啊。

可是,直到我一连问了四遍,竟然没有学生回答,也没有学生和我的目光对接。都是一付低头不语的样子。这样的情景让我觉得有些诧异:平时上课都是相对活跃的,今天怎么会是这个状况呢?这个问题,我觉得学生们是完全可以回答出来的啊。这也是我这节课预设的节入点啊。

心里真的是纠结,就像是面对着一片无人的沙漠一样,没有丝毫的回声。

真的想发脾气,但是,又转而一想,不行,得冷静。我耐下心来,让三个学生站了起来。学生好像有些紧张——我一般是不会主动点学生站进来的,一般都是学生自己主动站起来。

不用紧张,我说。我现在不是让你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们都抬起了头,有些疑惑地看着我。

我是想让你们回答我一个另外的问题:你们为什么不回答我刚才的提问?

这几个站起来的学生好像还是不敢相信我的问话,一脸的疑惑,仿佛在问,真的吗?

真的,我说,说实话,为什么不回答我刚才的问题?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告诉老师。

第一个说,我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现在都没有读明白这里面究竟是在讲什么?啊,我知道了,坐下吧。下面的呢?

下面的两个学生的回答基本一样:自己根本就不明白,所以,也就不敢回答。

请坐吧。

我终于明白了学生们为什么不回答这个问题了。看来,我自己的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们应该明白的问题其实学生们并不明白。

课堂原来的节奏没有了。

我就从小说的刻画人物的手段给学生们补充了一下,这些原来在初中都应该是学习过的,但是,从今天来看,确实不知道的。

然后,就又让学生们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来讲一讲自己对祥林嫂的认识。

最后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善良,勤快,懦弱,命运不好,迷信等几个词语,与性格的核心差得太远。

那么,我说,你们觉得这几个词语能够代表你你读完这篇小说之后,留给你的总体的印象吗?如果这几个词用在我们身上可以吗?

学生们回答了“用在我们身上好像也可以”。那么说,我们就是和祥林嫂一样的人了吗?学生们有些沉默。

看来大伙是不同意了。其实,是不是可以说我们还没有找出来最能体现她的性格的某些方面?学生们点了点头。

那么,我们再结合一下文字材料,仔细地看看,思考思考,讨论一下。看如何归纳更好一些。

又给学生们一些时间,经过一段的思考、讨论。再加上我的引导,学生们好像终于明白了这个人物的塑造了。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似乎也没有完成什么任务。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另外的:有很多的时候,老师一厢情愿的预计,其实和学生的学情相差很远。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情,才能有课堂教学的真实的效果。没有学情的基石,课堂教学只能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这样的表演,无论是多么的华丽,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宿命。

其实,从知识的建构这一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必然是建立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学生自己的知识信息的构建,脱离了学生的理解,肯定是无以达成学习的效果的。

当然,这篇小说的背景和学生们的知识背景也确实有了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当初没有考虑太多的。而且,学生们的语文学习,也还停留在老师讲解、学生听讲的习惯中  ,很显然,能力的培养还是一个大的问题。

开备课组会的时候,我就这个问题,和大伙进行了交流,我拿我的例子,告诉大伙,老师一厢情愿的预设是多么的荒唐和可笑啊。

5、以读为本

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极为欣赏的一句话,就是“千种教法读为本”。

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语言的学习。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应该是语文学习的本真。离开了语言的积极和丰富,无论什么样的花样也不会有语文教学的收获。因为,语言是习得的一个过程和结果,是长期熏陶渐染的一个过程和结果。而以读为本,又恰恰是让学习习得和接受熏陶的一个最为直接的方法和途径。

这一段在学习古代诗歌。对于这些以逻辑思维见长的理科生们来说,读着这样的诗句和文章,很难体会到诗意的享受,更多的却是读、背的艰难和尴尬。

但是,作为语文,读是必须的,是心然的。

像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这是多么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啊。可是,在学生们的眼里,就是一个个多么让人郁闷的字体,就是一行行多么让人痛苦的文字啊。哪里还会有诗意的优美和享受。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这是一篇耳熟能详的诗篇,这是一篇需要慧心、慧眼的才能读懂它的美、才能看到它的美的千古经典。

在学习《登高》这首诗歌的时候,我给我的学生们这样介绍这篇名篇。

也许,你们会觉得老师这样的评价有些夸张,但是,老师认为,我的这样的评价还不足以表达这首诗的完美。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带上一又慧眼,一颗慧心来品悟这千古美文吧。

为了鼓动学生的学习,我先让学生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歌,品味一下其中初读的感觉。

学生们很快就读完了,读得相当的整齐。我说,你们读得真是整齐!学生们一脸的苦笑:他们知道我这样的评语不是一个褒义词。我们读诗不是要整齐,而是要情感。请给这首诗标上重音,打上节奏,语速放慢一些,再认真的品读一下。

学生们比原来有了一点的感觉。现在,请大伙再摇头晃脑地读一次。下面的学生们笑了。有的一边笑,一边有些歪斜地读起来。

看着眼前学生们的表现,我不禁笑出声来。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摇头晃脑地读吗?学生们一脸的迷惘:不知道啊!那既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老师要求的啊。

天呐!摇头晃脑,是不是语速就会慢一些啊?呵呵!学生们明白了!

读书的声音在教室里慢慢的响起来了。

等学生们又读了几遍之后,我让学生们暂时停了下来:老师来读一遍。

我的语速是相对慢的,词与词之间的延音停顿较长一些——这是学生们读的时候尤其不注意的一点。而且,语调是低沉的,中间的情感的转换是不由自主的,当最后的“潦倒——新停——浊——酒——杯——!”让我几乎一词一顿一叹地读出来时,整个教室是那样的安静。我读完之后的半分钟里,教室里没有了任何的响声,一会儿之后,响起来的,竟然是学生们的热烈的掌声。

对,等学生们安静下来之后,我说,其实,很多的时候,有些诗不用过多的讲解,你只要读好了就够了。下面,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想像,带上自己的联想,认真的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认真的品读。

学生们的声音起来了,很显然,此时的读的情绪和状态与刚才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

等学生们读得差不多的时候,对诗歌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之后,我又从“状难写之情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一句话,让学生们体会本首诗的写作妙处:虚实的结合、情景的结合。尤其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在这首诗中的体现。又从字的表现力这一方面,让学生着思考一下换“木”为“叶”如何?学生们的仿佛有了一点感觉。

这一首几行的诗,硬是让学生们读了一节课,下课了,忽然觉得学生还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我的心里有了一点小小的惊喜。

多读,多背,是学习语文时一定要做到的。离开了读这一环节,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永远是空中楼阁,永远不会有语文学习效果。

当然,读的方法,读的技巧,读的要求也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

这也是以后需要注意的一个环节。

6、不以晓义为满足

这几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学生们对于诗句的理解的片面和局限——他们的理解,常常是局限在对于字词句表面意思的单一理解之上,而忽视炼字、炼意的情趣,忽视了主要的情感的表达——这显然是读书的一大忌讳。

在《蜀道难》这篇诗歌中,当我问起“问君西游何时还”的时候,还没有等我提出问题,下面的学生们就开始积极的抢答: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长叹一声。学生们有些不明白了:这有什么不对吗?

且住。我说,你们知道语言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的特点是什么吗?

课堂学习中,忽然出现这个问题,可能让学生们更为不明白了。没有人回答我。

是模糊性。我强调说,对,就是模糊性。然后,我给学生们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因为这个特性造成的。

看到学生们还是有点不明白——这和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呵呵!我笑了。语文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和诗歌的学习,一定不要停留在“晓义”这一浅层次之上。明白字面的意思,仅仅是第一个层次,更高的层次是要明白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好,结合我们这篇诗歌,大伙想一想,李白为什么会问这一句话呢?难道就是单一的问一下友人回来的时间吗?这和这首诗的主旨有关吗?这句话究竟又该如何理解呢?希望大伙作深入一层的思考。

我不知道你这一去,什么时间才能回来啊!当我给学生们举出这样的例句的解释的时候,学生们有些明白了:这才能和下文写蜀道之难联系起来,才能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心,更与诗歌的主旨想吻合。学生们带着明白之后的开心笑了。

在学习《琵琶行》第一节的时候,就“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我提问学生一个“忽”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立马回答说“忽然”,那又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呢?“欲语迟”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又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呢?“移”“邀”字又能体现这些人的什么样的心态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诗句又写出了琵琶女什么样的心情呢?

学生们的讨论开始热闹起来了。学生们仿佛找到了比诗句本身更为有趣的东西。情绪也比较高,教室里一片的热闹和兴奋。

过了一会,学生们开始回答起这些问题来。他们的思考已经不再停留在单纯的字面意思理解之上,已经能够从这些字里行间读出了情趣和意味。学习的热情也变得高涨起来了。

对,在学生们的热闹冷静下来之后,我再次给学生们强调“不以晓义为满足”这一要求,学生们好像也有了更好的感受,不约而同的点着头。

如果学生们超越了文字表面的理解,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情趣和问意味来,是不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又会增添一些生机和活力呢?

7、罚站

这几天一直在学习古代诗歌。主要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几位大家的名篇。
   学习诗歌当然是少不了背诵的,但是,对于这些高一的学生们来说,好像这些背诵还是很有难度的。
   李白的《蜀道难》就背了多天,杜甫的几首律诗相对好背一些。最难背的要数《琵琶行》了。这篇诗歌学习的时间也比较长,从上个周一直到这个周,其间有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做了一些同步练习,没有讲课。这样算下来,几乎就是用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了。
   昨天下午又是语文课,我调查了一下会背全文的人数,又统计了一下会背前两节的学生的人数。最后提出一个要求:明天要背会前三段,如果还不会背的话,就要站在教室的两边听课,算是小小的惩戒。
     本来今天的两节语文课是在下午的。但是,有一个老师需要参加公开课活动,就和我调了一节课——把下午的一节语文调到了上午第三节。
   当第三节的铃声响过之后,我来到了教室。学生们大吃一惊:怎么会是语文课啊?不是数学吗?语文是下午的啊!教室里一片的骚动和不安。
   我明白这肯定是因为昨天布置了背诵课文这一任务的原因。于是,我站有讲台上,并没有说话。等学生们安静下来之后,我说今天调了一节课,有什么意见啊?学生们大声说,本来是要下午上的,我们还没有背会呢。
   我说,现在还不会背的,按照规定先站进来,我看一下有多少人?下面呼啦一下子站起了好多——大概有二十多位。
   为什么还不会背啊?我问站着的他们。是不是准备好了下午背的?是的,他们大声回答说。
   好,这是个理由。我说,那如果让你们明天背,能保证会背吗?能!他们的回答还是蛮整齐的。
   好的,我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吧。给你们一个机会,我明天再提问,当然,如果明天还不会背的话,那就要站到教室外面去了啊!(这,当然是一个恐吓。)
   学生们松了一口气,纷纷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在自己的班里的情况也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不会背的学生相对少了一些,只有8个学生。
   但是,这两个班的不会背的学生里,绝大多数是男生,女生极少,只是三个。这和男生和女生的思维特点完全符合,但是,也说明了一些男生在语文学习上下的功夫也是不够的。
   学生们知道我所说的背诵的意思是什么,我经常给学生们说的是,要有良好的记忆品质——记得时间长,记得精确。
   所以,学生们也知道我提问的时候,背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会背——滚瓜烂熟的程度。
   因为很多时候,学生们的背诵都是半半截截的,甚至还有错误出现。这样的背诵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就会完全忘却,根本达不到背诵的效果。所以,我对学生们的背诵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语文的学习是需要积累的,背诵就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没有背诵,学生会的语言就不会有很好的提升,也不会有很好的语文素养。
   一般而言,我是很少惩罚学生的,但是,在背诵这一环节上,我必须要难一难他们,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下点功夫,把这些看似不容易的课文背诵下来。
   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先看了一下下一个单元的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下一个单元是文言文,又是名篇荟萃,而且每一篇都是要背诵的。看到这些作业,学生们是一片的哀叹声。等他们停止了叹息之后,我说,光叹息是没有用的,必须以坚定的信念把这些任务完成。如果你现在连这前面的几篇诗歌都没有完成的话,后面的文章又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呢?学生们在一片唉声叹气中开始了自己的背诵。
   任何成绩的获得,都是以时间为代价的。这也是我经常给学生们说的。语文这一学科不是不需要时间,不是学多学少都一样,不是学好学坏都一样,不是学与不学都一样。
明天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们会完成这些背诵吗?也许会比想像中的好一些吧,希望是这样的

8、提高听课的能力

写下这个题目,好像是写下了一个不正确的命题一样。

听课,还要什么能力吗?

也许这个题目还给人一种颇为自大的感觉。其实不是这样的,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当然是有所感触的。

前几天参加了“河南省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暨第十六届年会”,在这个会上,有几位名家的现场作课,还是蛮给人启发的。而这个想法也正是基于于这几节课的听课情景。

其实,在以往也曾见过类似的情形,只是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强烈。

在这几位名家的作课现场,有近千人的老师在听课。就在这几个老师作课的过程中,场下的诸多老师都在认真的听课,认真地作着听课记录。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身边作着记录的老师,很多的老师们都是字字计较,生怕听错一个字,生怕漏掉一个字,生怕记错一下字。如果有哪一点没有记上,就急急忙忙地问自己不明白的那一句话是什么内容,那一个符号应该打在哪个地方,哪一个问题是怎么提问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应该说,作下这样记录的老师确实是极为认真的,听课记录本上记得密密麻麻,如排衙之蚁。其下功夫之细,可见一斑。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这样的记录其实也说明了这样的听课是低效的听课,是没有太高的能力的听课,尽管这样的说法好像比较打击听课人的积极性。

说来也巧,就是在这次观摩会上。程红兵老师也作了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中,程红兵老师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课如其人,课堂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外化。

的确如此,我们听课,不能拘泥于一字一句的细节的方方面面,除非是在某个细节上有着特别的处理亮点,一般而言,听课是要听作课人的作课的理念,作课人思路和安排,看一看这一节课如果自己来上,和作课人如此作课,有什么样的不同,作课人如此安排,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总之一句话,是要听作课人的“神”,这才是听课的根本。如果视“神”于不顾,只在外在的形式上下功夫,只在一些无关大局的字句上下功夫,极有可能让自己的听课走入旁门。

其实,听课的表现不止体现在今天的名师观摩课上。在平时学校组织的各种听课活动中,与之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很多的老师每个学期的听课记录上,都是记得满满的十几节、甚或几十节的听课记录。即使是任务繁重的领导们,也常常以一个学期听了多少多少节课来说明自己是如何的深入了课堂教学的第一线。而这如此之多的听课记录之背后,又给自己的教学观念带来了多少的改变呢?又能让自己的听课能力、上课能力有几多的提升呢?我们听课的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没有了前两个问题的落实,那我们又为何要如此积极,如此大张旗鼓的要老师们听课学习呢?难道我们的听课的鹄的,就是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N节课的听课任务,就是为了能够上交写够了N节课的听课任务的一本几乎不起任何作用的记录吗?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在做着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做的事情,走在一条连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样的路的路途之上。就像这样的听课,一生也不知道听了多少节连自己也不明白的课,学习了多少的连自己也没有真正弄懂的名家课堂,可是,除了当时的三分钟的热情之外,至今也没有见到第二个魏书生、第二个李镇西的出现,不能不让人说是生活的一个闹剧。

9、学学写点评

出于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考虑,在经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之后,我忽然萌发了让学生们试写点评这一想法。

今天依然是学习《琵琶行》,在今天的学习之前,我先给学生们讲了有关的点评的介绍:脂砚斋点评的《红楼梦》,毛宗岗点评的《三国演义》、金圣叹点评的《西厢记》等经典名篇的点评。又结合上次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脂砚斋的点评,让学生们回顾一下脂砚斋点评的文字。然后,又给学生们举了一个例子: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弹奏的动作,显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初为《霓裳后《六幺》。写出了弹奏的曲子的名字,从侧面展现了琵琶女对当时流行的名曲的熟知程度;当然,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给人一种寂寂无声之感,营造了一个静月沉璧,默无声音的画面。极易让读者走入诗人构画的画面之中,立体丰盈。

当然,写这些点评的前提是对课文的熟知和理解。

当然,写这些点评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锻炼。

先让学生们自我完成了几遍的阅读,又让学生参看了课下的注释。

在些基础之上,按照课文的顺序,先让学生试着完成课文第二节的点评。

学生们进行的速度有些慢,当然,这个过程也快不得。必须让自己的思维的触角伸入到字里行间,深入到情感的中间来,才能体味出这些诗句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来。

我经常给学生们说的是,对于文本,首先是能够读懂,能有感悟。做到既能感受之,又能表达之。这样才能做到阅读与写作两者的结合。

今天的点评,其实就是对这两点的一个考查。

教室里比较安静,学生们在自己的书本上认真的写着一些自己的文字。有的学生皱着眉头,一付思考的样子;有的把自己的文字改来改去,进入了思考的状态。还有的在悄悄的和同桌商量。总体上能看出学生的思考状态还是比较积极的。

时间就是这样的悄然流逝,学生们好像也感觉到了这一点,有时抬起头来看一下教室后边墙壁上挂的钟表,颇有点“时不我待”的感觉。

二十分钟结束后,我让学生站起来读了读自己的点评,有的学生写的还是不错的,也有的意思能够表达出来,就是文字本身不太优美。但是,无论如何,学生们算是能够从这些语言中,体会到了语言背后的一点东西来,我觉得还算是有点收获的。

然后,让学生们之间自我交流,看一看谁写的点评更为到位,更为优美。学生们坐在一起,一片的高兴,你看我的,我看他的,他看你的。教室里不时的有笑声传出来,可以看得出学生的高兴心情。

一节课结束了,学生们好像有点感觉,感觉到这样对文字的感受与只是简单的读一读是不一样的,与老师单纯的讲解也是不一样的。

这节课只是一个尝试,但是,能让学生们从单一的读、讲中走出来,让学生

自己感受这些文字的背后的东西,也未尝不能说是一个好的开端,说不定学生们就能从中读出一些自己以前没有读出,更不可能写出的东西来。从这节课学生的思维状态来看,效果是比以前好多了。

      当然,学生们的文字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毫无疑问地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语文学习,如果能够让学生们自己品读,自己感受,再加上老师的引导,说不定学生们在这静静的思考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呢。

10、体检

这样的体检是多年以来从没有过的。

以往学生的体检,都是在高三报名参加高考的时候,由招办统一安排、统一行动的。高一、高二年级均不在体检的范围之内。

可是,也就在前天,忽然接到通知:教育局要安排学生体检,从高一到高三,每个学期一次,累计一共六次。本次体检每个学生所要上交的费用为35元。

按照规定,今天早上是安排的前九个班级的抽血和体检。早上6点半的时候,学生们就早早的来到了教室。一个女医生带着两个箱子来到了教室。

学生们把自己的袖子挽得高高的,在教室里排成了长长的队伍,一个挨着一个等候着。

有的学生比较怕痛,女生们抽血的时候,有些是不敢面对的,只好把头转向一边。有的即便是抽完了,一个棉签摁了半天,脸上还是一付痛苦的模样。

男生大多表现得不太在乎。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抽完了血的学生们,开始到学校的食堂或是小买部里买回早餐。

到了七点40分的时候,已经是应该上课的时间了,如果在平日里。但是,今天不行,学生还要参加其他项目的检查。

其他项目的检查就在学校一楼的阅览室里,学生们在空荡的大厅里又排起了长长的两排的队伍。刚才的痛苦好像在一片的说笑声中化为了泡影。

这些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视力、龋齿检查等几项。医生们在阅览室里一溜排开,学生们按照顺序走下来,一个检查的程序也就结束了。

全班几十个学生依次进行,可能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可能是因为比较好奇,学生们显得比较的兴奋,在这个项目前面看看,在哪个前面瞅瞅,看你的身高多少,我的体重多少。完全沉浸在一片的欢快之中。

也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一个班的体检全部结束了。学生们陆续回到了自己的教室。

不知道这样的检查的起因是什么?从检查的项目本身来看,价值并不多。一个学生整个的流程下来,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而且,除了抽血的检查之外,大多只是一些外在的检查项目,这些项目个人觉得几乎没有什么检查的必要。只是能够填在教育局自己制定的体检的表格上而已。

有人说,这样的体检就是变相的收取学生费用,不知道这样的说法可能根据,也不知道教育局让学生们做这样的体检是不是有一定的依据。因为,这样的体检,从下发的体检表上来看,是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一次的,这样下来,一个高中生三年就要进行六次,而且,从体检的项目看,这些项目,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价值。那要这样的体检有又何用?而用费确实又是不低的呢。

不由得又想到了教育局统一征订的同步资料的事了。这些本来并不厚的资料,如果在老师们自己来订,价格可能是定价的一半也不到,但是,在统一征订的费用里,却是全费收取的。而且,还是几个部委联合起来搞的。对人们的解释是,为了防止资料的征订过程中的回扣现象。

有时间,真的不太明白,为什么不正常的现象却能够以正常的理由或是名义出现。而正常的事情又为什么得不到正常的落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闹剧,这样的闹剧又究竟又该由谁来负责?这也许真的是人人心知肚明,却人人都不愿意说出来的猫腻吧。

11提防教育的固化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时间一长,都会产生一种职业的固化。这种固化常常体现在人的外在言谈和行为之中,体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之中。

最明显的就是军人这一职业。很多退伍多年的军人还保持着当年在军队里形成的习惯和生活方式,甚至在平时和人的相处中也会体现出来。如,干净利落的动作,雷厉风行的作风等等,让人一看就知道职业的痕迹。当然,这些固化也有不利的方面,还是以军人为例,我们固然能看到这些固化之后保留下来的优点,但是,死板、不会变通,也常常是军人固化之后留下的不好的影响。

      同样的,教育的固化也表现得极为充分。也许对于在一个在教育这个行业工作了若干年的老师来说,这些已经不再算是什么能够引起人深思的问题,或者说是根本就不会考虑到这些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人觉得教育的固化是多么的严重,多么的深入骨髓,多么的可怕。

而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固化已经自然而然地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个常态,甚至,走到职业的尽头,走到生命的终点,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固化的存在。

          我们从现实中也许能看到这样的例子。

一排值日的学生站在学校的大门口,见到来到身边的老师,热情的问候着“老师好!”,可是,从学生身边走过的老师,却是一脸的漠然,仿佛学生对自己的问候是天经地义,眼睛扫也不扫学生一下,扬着高高的头颅大步而去,留下一脸迷惑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怎么得罪了眼前的老师。

也许这样的情景还会发生在家里。在学校里已经习惯了教训、命令的口吻来说学生讲话,一切都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样子。久而久之,习惯成为了自然。来到家里还以为身在学校,面容见不到舒展,说话的口气也见到到委婉,和家里的领导说话时,俨然还是和学生授课中、讲话一样,让领导颇为恼火,本来好好的家庭温馨的气氛瞬间变成了紧张的空气。本来做得好好的饭菜吃起来也无滋无味,甚至闹了个不欢而散才算是罢休。

当然,更多的情形是走进课堂。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刚刚还和同事谈笑风生的一个老师,一转眼到了教室,到了讲台之上,脸上刚刚还那么动人的笑容忽然之间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付高深莫测的面孔,或是一脸的严肃,仿佛眼前的每个学生都是欠下了多少没有还清的债务一样。整个人就是一个教育者的标碑,高高的摆着教育的面容,一脸的表情让整个教室的温度都下降了好几度,学生不知道自己又做错了何事,老师又是为什么成为了这个可怕的面容,本来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一屋子的冷清和死寂。想一想,这样的课堂,老师又如何能和学生同行,又如何才能引领学生前进,这样的教育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多少教育的快乐,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多少成长的兴奋,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教育的美好和情趣?

固化,教育的长期的固化已经让我们的举止变得格外的僵硬,已经让我们的面容变得格外的狰狞。我们总是摆着教育的姿态来看待一切,总是用教育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身影,手中握着的是森森的白刃,眼中流露出的不满和怀疑,处处用教育的框架衡量一切,处处以教育的名义约束矫正。在如此的教育视野里,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不足和缺点,触摸的都是学生的伤疤和疼痛。学生都是带病的秧苗,学生都是教育的可怜虫。

教育的固化,常常让我们忽视了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也从学生的路上走过,自己也曾是那样的顽劣懵懂;教育的固化,常常让我们忽视了教育的和风细雨,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教育其实也可以是一股春风;教育的固化,常常让我们忽视了用心的倾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学生也需要老师蹲下身来,仔细地听一听学生成长的律动。

教育的固化,是难以改正的顽疾,是教育的一个隐形的疼痛,无形中削弱了教育的效果,无形中让我们越来越远离了教育的本真。

12、闲暇时光读读书

应该说,已经好久没有好好地读过书了。

一是因为杂事太多,让人心静不得,二则总是想在电脑上敲打出一些文字来,好像不敲打就不舒服似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的懒惰。好像已经不习惯再坐下来认真的读读这些文字一样。

但是,闲暇之时读读书,还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课间、休息之前,间或别人闲谈无聊之时,不妨看几眼书,都能起到提神、醒脑、以及引发思考之功效,庶可体现心之官则思的功能。

手头、案边,甚至床头,都有书本在堆积,颇不雅致,但只为读起来方便,随手即可以阅读之。

古人对于这种闲暇之时的读书似乎也是别有感受的。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就说过,他的好文章都是“三上”得来的,“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其实,不是只有闲暇之时才能读书。如有整段的时间能供自己挥霍,能让自己沉浸文字之中得以尽情徜徉,那固然是一件让人尽兴的事情。“书当快意读易尽”,说的就应该是在尽情的阅览后的感受吧,要不然,如何能够快读而易尽之呢?曾经有过几次阅读武侠小说的经历。都是在放假了的时光里,从阅览室借来了好几本厚厚的武侠书来,足不出户,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天一夜之间,完成了四本厚厚的武侠小说的阅读。真可谓一大快事。就像是一个人的酣眠,极为痛快,极为淋漓。

但是,整段的时光毕竟是不多的。因为,身为上班一族,时光毕竟不能全由自己支配——“常恨此身非我有”,又岂能尽得如此惬意之大段时光供自己享受?所以,只有一些边边角角的时光零头,时不时在从身边滑过,一天复一天,生命就在这样零零散散中无声的消失着。

如果,能在这零散的时光中,时不时地看上几段文字,或是读上几行诗句,让喧嚣的生活的尘埃里多上一丝的亮光,有时感觉也不错呢。这样的亮光就像是过滤了尘埃的密密的丝网,把一些无关的尘土轻轻的挡在思想的外围,给你一份安然和清静,让你在这个小小的罅隙里,多一份生活的宁谧,多一份心理上的思索。

这样的小小的闲暇时的阅读,也正如一时的小睡,尽管时间无多,但是情趣别具,说不定有时间也能做一个愉快的小小的美梦呢。

闲暇时光里读书,能让自己从平凡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新鲜的空气,能给自己颇为迟钝的大脑补充更多的氧气,能让几乎固化的思维得到相应的刺激,提升思维的灵敏和广度,让无色的生活多了几多的情趣和韵致。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如此可怕之形象,恐怕自己也不敢目睹。而静心读书的时光太少,那就不妨闲暇之余看看书,也许会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别样的美好呢。

闲暇时光读书,可以读小段的文字,可以读隽语心情,可以读立要片言,全由你自己的心情驱动;当然,你也可以化整为零,化长为短,把大部的书本,分而化之,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也许还能给下面没有阅读的文字另外的解读或补充,更能让文字生色,更能让思维深入。

闲暇时光读书,可以自由灵活,一边内心阅读,一边眼神外顾,心之流连与眼之顾盼互不排斥,放心于外在的风景之中,出入于书中的情致之内,读思结合,比一头扎进书中不知外面世界为何年更为别致,更为灵动。

写作是思想的输出,阅读是思想的输入。“问渠那能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长时间不读书,自己的心灵之水就会枯竭,自己的源头就会断流。而利用闲暇时光读书,正如涓涓细流,无声地注入,无声的丰富,无声的充盈,让自己的源头活水不断的丰富,让自己的思想的清流细声淙淙,不也是一种诗意的美好吗?

13、主题班会

这次的主题班会是在上个星期通知的。

因为这是三月份——文明礼貌月,学校组织了各班统一布置了这个月的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通知下达后,我又通知给了班长、付班长和团支书。让他们三人负责这次主题班会的召开。三个人爽快地答应了。

准备时间一个星期,具体班会时间一节课;内容要丰富、健康,形式要多样;要突出“文明礼貌”这一主题,不能把班会开成一个娱乐性质的班会,必然是弘扬正气,弘扬健康的文明的风气。

我给他们简单地提出这次主题班会的基本的要求。又问他们有没有其他的困难或是问题。

没有。三个人回答说。

好吧,多发动同学,充分发挥同学们的集体智慧。临走时我又交待说。

之后,好像过了一个很漫长的世纪,我把这件事忘记得干干净净。

前天晚下午,学校又开了个会,等会议结束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已经快到七点了。办公室里有些热闹,一看,原来是班长、团支书几个人正在排练。有几个人在一旁熟悉编排的一个小品,还有两个人在一边指导。另外两个学生正趴在我的电脑旁边看着什么东西。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制做的几个幻灯片。

我问了一下班会的内容,大概还真不错,又让他们拉了一下单子,以便在开的时候好串词。他们说已经准备好了。真没有想到,学生们的办事效率还真不低呢。

昨天的晚上,是班会召开的时间。班长到办公室问我,什么时间开开班会。我说,学校团委和政教处应该有人通知并检查的。而且,我也是准备在参加的,最起码我得在现场看一看你们精心准备的班会究竟如何啊。

可是,学校又刚刚通知,班主任要到学校的报告厅听请来的一个专家做报告,就没有办法参加这个班会的,你们还是自己安排吧。鉴于现在学校也没有具体有通知,那你们就到7点开始吧,学生们答应着离开了。

到了学校的报告厅,里面已经有了不少的班主任了。主管的领导也在。

等人到的差不多了,政教处的老师点了点名,就开始听报告了。

报告的时间并不太长,大约开了近四十分钟的时间。又安排了一些具体的事情。年级又结合自己的具体的情况布置了一些任务。

第一节课结束了,还没有看到当天值日的学生送来上周的班务日志。按照惯例,每个周日的晚自习第一节课后,值日生都要把本周的班务日志送到我这来。

我不太清楚今天为什么没有人送来。正要去班级问一问的时候,班长走了过来:老师,主题班会还没有开完呢。还有几个环节没有进行?

怎么回事,不是安排好的一节课的时间吗?我有点不太明白。

因为电脑坏了,耽误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啊,是这样的,那你们继续进行吧。

班长回去了。又过去近二十多分钟的功夫,学生们才开完了这次班会。

问了问学生们的感受,大伙说,还不错,挺好的。

因为,并没有亲眼看到学生们的组织和活动,也没有办法给学生们一个恰切的评价。不过,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在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学生们自我完成了这个班会,这就是学生们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最好的体现。

离开了班主任,班级还能够平稳的运行,还能够正常的开展各项工作,还能够把班级的管理搞得有声有色,这样的班级,才算是学生们自我管理的班级,才算是学生是班级主人的班级。当然,做这样的班级的班主任,大概也不会累到那里去了,也许能够把更好的精力集中到教学这一路上来,说不定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呢。

14、由《庖丁解牛》想到的

这个故事想必大伙都是明白的。

特别喜欢这则故事中的一句话: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当初作为学生读这则故事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其他的内容,只是考虑到这个句式如何翻译,这些字词如何落实,如何在考试中能把这些内容默写更好。从来没有考虑过对于这些文字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这也是现在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现在再读起这则故事、这句话,带给自己的则是一份惊喜,一种通明,一种内心从未有过感动和思考。

何谓道?何为技?技与道二者关系为何?二者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又有何意义和启发?

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过于注重的是道还是技?自己如何才能突破技的局限,如何才能达到道的通途?

其实,很多的时候,无论是在教学之中,还是在管理之时,自己所做的,大多是凭借着一种感觉在运行。至于自己所走的方向是不是正确,能不能到达一个理想的目的,自己也一无所知。

但是,时光总是在流逝,经验也总是在无数的尴尬与失败中得到了积累。

慢慢地,自己好像也有了一点点的感触,有了一点点的收获。

慢慢地,自己好像也知道自己有时走的道路就是一条死胡同,也知道自己如此走下去是不可能有好的前景的。

慢慢地,好像也多了一些对于道与技的意识,也多多少少的明白了一些道与技的区分与内涵。

慢慢地,才知道,道与技不仅仅是两个单纯的词的区别,不仅仅是两个言说在口头表达出不同内容的音节的区别,其实,道与技是区别能否处理好事情的一个的关键,是区分高下、优劣、甚或是非对错的一个关键点。

正如我们在平时的管理和教学中的处理一样。在管理中,很多时候我们注意的、注重的往往是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往往是一城一池的存亡生死。更多的表现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整体观念,没有整体效果,更没有规律可循。尽管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而事情解决得也没见得好到哪个地方——这就是重技不重道的结果。

而在教学中的突出表现,则是过多的注重一二节课的成功与否,过多的注重教师自己的表演是否到位,过多的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注重跟风,注重学习新名词、新概念、新理念,而很少想到过这些外在的形式、这些新鲜出炉的名词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这些外在的背后究竟符合不符合规律,究竟有没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少想过,这样的注重究竟对不对?这样的注重的目的究竟何在?这样的注重的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些方面的表现,其实和庖丁的所好是正好相反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无意识里,注重的往往是技的层面,落实的往往是技的表现形式,而很少深入到道的高度。

当然,没有了道,也就往往会限制了技的提高,没有了道,也就往往会造成目光的短浅和行为的短期。尽管注重技的提升,也能够让我们看到昙花一现的光彩,但是,更多的可能则是花儿凋零之后的衰败与凄楚。

关注于技,往往是忽略了事物的内在的东西,忽略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样的做法往往注定了“行而不远”的结果。

关注于道,就是关注发事物的本源,就是关注内在的规律。这样的关注才是着眼于根本的关注,也许这样的关注尽管也许会有一时之障,但是,最终的结果,往往能够引领人们走向通途。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读这样的文字,让人神清气爽,让人心旷神怡,什么时间能够突破技的层面,而直达“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境界,着实是让人着迷的一个向往。

道者,技之本也;技者,道之末也。

15、在办公室看到的故事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又是我亲眼目睹的。

前天的下午,坐在对面的一位老师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位学生。

这位老师也是一位班的班主任,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这是他自己班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是又是因为手机的事来到办公室的。

  因为学生带手机这一件事,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甚至手机已经引发了很多的问题,加大了学校的管理欢度。而且,这也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存在的问题。鉴于此,学校规定,学生的手机是不能带入教学区的——你可以把手机放在宿舍,在休息的时间可以和家长联系。但是,如果带入了教学区,发现之后就要没收,放在老师这里保存一个月的时间,然后才可以领走。

这个学生就是因为手机带入了教室,而且,又在课堂上发出了声音而被老师发现了,手机就被课任老师没收交到了班主任这里。

这个学生就站在这位老师的面前,一直不走,死活就要从班主任这里把手机拿回来,而且,一再地说,老师你怎么能这样啊,为什么不能带手机啊。

这是学校的统一规定,你又不是不知道。违犯了纪律,就应该受到处罚啊。这位老师一再强调着。

因为要上课了,我就离开了办公室。等一节课之后,我带到办公室的时候,这位老师苦笑着对我说,你看看我的电脑。我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往他桌子上一看,呵,还真有点不一样了。显示屏离主机远远的,孤零零地放在离主机很远的另外一张桌子上,显然已经不能用了。

这是怎么回事?我还是有点不明白。

嗨,刚才那个学生因为得不到手机,要砸我的电脑呢。这还幸亏没有砸呢。

呵,这么大的胆子,我说。太厉害了,现在的学生怎么自己有了问题总不能从自身找原因,而且,又是这样的不讲道理呢。

这个学生呢?他自己走了。

那怎么办?还是把他的家长喊过来商量吧。

下午,这个学生的母亲来了。这个学生也跟在旁边。

当着自己的母亲的面,这个学生还是不停地要老师把手机归还给他。

老师说,既然你的家长也来了,手机我也就不没收了。还是交给你的母亲吧。

但是,这个学生就在老师要把手机交给他的母亲的时候,竟然要从老师的手里抢回自己的手机。

老师躲过这个学生的手,还是把手机交给了他的母亲。这个学生竟然又不顾其他老师在场,公然从他母亲的手里开始抢夺手机。

也许是这位母亲也感觉到了难为情,就主动地走到了办公室的外面。可是,即使是隔着墙壁,我们依然能够听到外面母子两个抢夺的声音,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呀!

第二天的早上,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了另外一个老师。又说起了这件事,可巧的是,这位老师正是这个学生以前的班主任。

当说到这个学生的时候,这个班主任还笑着说。哎,又该他(指现在的班主任)倒霉了。原来在我这个班,也是的,天天有事。

哪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问。

他父亲在外地上班,很少回家。母亲管不住,而且,还护孩子。最要命的是,他的爷爷、奶奶太护孩子了。都管不住……

啊,,听完这些话,我大概能明白一点什么了。

其实,很多时候,学校教育的问题都是由家庭教育延伸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还重要。

16、表彰会

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刚刚响起不久,学生们就陆陆续续地搬着自己的凳子从教室走向了后操场——今天下午要召开年级表彰大会。

这次大会是本学期高一学生分科以来的第一次考试之后的表彰大会。主要目的就是表彰先进,督促后进。

十几分钟的时间过去了,学生们已经坐在了操场上绿绿的草坪上,一个班两排学生,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按照顺序从西到东排开。

大会强调了会议的纪律之后,就宣读了受表彰的学生的名字,有年级理科十大标兵,年级文科十大标兵,还有各班的优秀学生。一共100多名学生受到了表彰。

在受表彰的学生中,班级里有5学生进入了年级理科十大标兵行列。分列年级第一、二、三、五、七名,另有8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听到表彰的自己的名字,学生们还是很高兴的。

接下来是上个学期的综合表彰,依照上个学期三次考试的综合排名,本次有30多位学生受到了表扬,分别得到了1000500300元的奖励。班级内有3名学生得到了1000元的奖学金,还有几位分别得到了500300元的奖学金。

后面还有参加双语报组织的英语大赛的表彰。班里也有三名学生受到了表彰,而且,还有一个全市第一名,得到了一本英语词典和一台电脑。当宣读到这样的奖品里,下面的学生是一片的沸腾。

因为时间关系,其他班级的优秀生,都只是宣读了一下名字,奖励都安排在会后。而这些标兵和奖学金获得者,则分别上台领取了自己的奖金和奖品。全场的气氛比较热烈。

等领导总结了这次表彰的目的,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需要改正的问题进行了强调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最后,宣布会议结束,而受到表彰的学生则都留下了,按照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班级进行了合影,这些合影要做成宣传版面,张贴在学校的宣传窗里,估计不久就会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了。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次表彰大会,也是对开学以来的学习进行的一次总结。晚上在学生们上自习的时间里,我又通过校信通,把这些情况告诉给了家长们。相信收到这样的信息的家长们,同样是会感受到学生的喜悦的。

到了教室,我把这些情况又告诉给了学生,肯定了表彰的学生的成绩。同时,又加以说明,因为这是分科以来的第一次表彰,没有以前的成绩可以供对比,所以,本次表彰以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主。下次表彰,将以此次的成绩和平时的量化考核为依据,表彰进步的学生,希望大家都能够继续努力,力争取得好的成绩,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表彰的名字中间。

表彰会已经过去了,相信受到表彰的学生,心里还会有一份喜悦,对于没有受到表彰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希望学生们通过本次的表彰会,能够得到更多的前行的动力。

17、淇县行

14号早上七点半,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路程,正好到达了淇县高速路口。从高速通行,一路还是比较顺利的。尽管是第一次到淇县来,还是比较顺畅地到达了。

和焦老师通了一个电话,他们正在一个宾馆等着我。下车在路边随便吃了一点早餐,到达宾馆时正好8点——这是昨天就约定好的时间。

到淇县来完全是一个偶然。在三天前的晚上,忽然接到了焦老师的一个电话,问我14号有没有时间,我看了一下日历,14号是星期天,没有什么事。焦老师接着就说,我们这个团队想做一次公益活动,看我能不能参加。

可以啊,我当时就答应了。只是不知道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呢?呵,焦老师笑说着,想让你到淇县一中做一场报告,是给高三的学生们做的。

做公益我肯定会来的。我说,不过,做报告嘛,我担心自己的水平。

没事的,你肯定行,焦老师鼓励我说。

那好吧,我到时间准时到。

本来焦老师他们是13号就到过了。我原来也是准备13号到的,可是,后来有一位朋友说,这里离淇县很近,走高速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要不然,你当天早点走就行。我一想,也行,如果提前到,还要给人家添麻烦,那就当天吧。

就这样,14号的早上6点半从濮阳出发,一个小时之后,就准时到达了淇县县城。

和焦老师他们几个汇合后,才知道今天同来的还有张国庆老师、闫付庆老师,他们三位都是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的班主任。当然,更让我惊喜的,除了这三位老师之外,竟然还有一位来自四川的梁岗梁老师,这可是全国的名师了,而且,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梁老师竟然是一个刚刚30岁的年轻老师,一身的活力。

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天本来是梁老师先和老师们讲一讲有关班主任管理的内容,然后我再和学生们谈谈高考前的心理调试。但是,到了这里,才知道又有了变化,因为学生们已经来了,不能让学生等太多的时间,就由我先讲。

到了学校,学校的校长又告诉我们,今天本来定的时间有所改变,由一天的时间改为一个中午,尽量把内容压缩在中午完成。

稍聊了两句之后,就来到了学校的大礼堂里,有几百名学生和一些老师已经在等待着。

校长先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我就开始就高考前考生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介绍,因为考虑到校长说过的时间问题,所以,本来准备两个多小时的内容,我一个多小时就讲完了。本来准备的师生互动也没有进行。本来还是有些紧张的,但在过程中慢慢地觉得还不是那么紧张了。好歹一个多小时还算是进行下来了。

梁老师好像有些按捺不住的感觉,我在讲的过程中,就看到梁老师在写着什么内容,等我刚下来,梁老师就主动走到了台上。

梁老师主动要和学生交流一下。真是没有想到。梁老师激情飞扬,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就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了,整个会场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师生之间互动极好。效果非同一般,真让人佩服。

接下来,梁老师又和班主任们作了交流。其研究体系之完美也让人赞叹不已。

下午,焦老师又和学校的老师们作了一次交流。持续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因为第二天都还要上班,而且,都还要坐车赶回家。焦老师要回林州,闫老师要回安阳。最后,张老师领着我们一起赶到了公交车站。

回到家,晚上7点参加学校的文明月表彰大会。发了个短信,才知道焦老师还在交通车上。一路的劳顿是不必说的了。

回想起这次活动,还觉得收获多多。首先是认识了这几位老师,平时在群里交流,但是,还从没有见过面。这天终于见到本人了。朋友相见,极为愉快。焦老师的儒雅,张老师的沉稳,闫老师的谨严,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千里迢迢,从四川坐公车、乘飞机,远道而来,极尽辛苦的梁老师,激情四射,更难得的是,更有一颗善良的心,能为公益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真让人钦佩。

淇县一行时间是短暂的,但是,留在心里的回忆是永远的。

18、小小鸟

那天的下午,我刚从活动室回来,还没有来得及换下运动衣,班长就和另外一个高个子男生来到办公室。急急忙忙的样子,给我一个发生了什么事的感觉。

可是,等这个学生叙述完整个故事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是另外一回事。

她们要把它留下来,我觉得不行,不能这样做……我看到这个男生心急火燎的样子,就让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在教室的外面,有一个空调的主机架,在这个架子与墙壁之间的缝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有了一窝小鸟在此落户安家。

而今天的下午放学之后的时间段里,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只刚刚出生还不会飞动的小鸟,竟然从窝中掉了出来,倒挂在教室的窗户外面。正在教室的学生,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看了这个情景。有两个女生,就小心翼翼的把这只小鸟取了下来。也许是孩子天然的恻隐之心,这两个女生特别的心痛这只小小鸟,就商量着把它留下来,给它在教室里做一个小窝,自己养活。可是,她们的这种想法却遭到了男生的反对,双方争持不下,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那你说一说你的理由,为什么不让她们把这只小鸟留下啊,多么可怜的小鸟啊。我说。

是啊,要是平时,我也觉得应该留下的,可是,现在不是非常时期嘛!我们总不能拿一班同学的生命和它赌博啊。

呵呵,真有你的!

看着这个男生的着急的面孔,我表扬他说。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那么,你准备怎么处理这只小鸟呢?

两个人相互看了看,有点不太有把握的说,要不还是把它放走吧。哎,那会不会被其它的东西吃掉啊,它现在还不会飞呢!

那你就把它放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里,让它自己逃生。我说。那也不行,那它的母亲看不到到它,肯定会着急的。而且,极为可能会饿死的。

那你们看怎么办?你们自己去商量一下,找一个可行的方法吧。

晚上自习前,我到了教室,后面两个女生正在打扫着后面的地面。怎么一回事,不是已经要上课了吗?

我们又把那只小鸟放回到原来的窝里了,在上面又给它搭了一块木板,这要下雨就不会淋湿了,这不才弄完啊。

呵,我知道这个窝的位置比较隐蔽,还真不好下手。不知道这几个学生是怎么做到的。而且,还想的这么的周到。

说话间,上课的铃声就响了。其中的一个女生说,老师,我们请一会假,到医务室把手好好的消消毒,清理一下。

好的,我痛快地答应了。

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我觉得应该写下这个小小鸟的故事,也写下学生们的善良之心和理智之行。

平时里总是想着这些学生还只是孩子,很多时候,还只是一味的嬉戏,玩耍,不知道责任,不知道事理。但是,今天,从这个小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面对情感与理情冲突时的平衡和选择,看到孩子们处理事情的能力,看了孩子们心中的那一份善良和理性。真的为这只小小鸟高兴,真的为这些孩子们高兴,真的为孩子们的成长高兴。

19、一张便条

  下午第二节课到报告厅听了一节公开课。

  等我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发现办公桌上有一张写有红色字迹的便条。内容如下:

  老师,×××今天托我给您请一个下午我晚上的假,我不能确定是因为什么事情,你有时间给她爸爸打个电话落实一下吧。下面是学生的落款和日期。

  一般而言,学生有什么事,请个假也是正常的事,为什么还要留一个便条让我确定一下呢?

          看来学生对这个这个女生请假有些担心。

          放下手里的听课记录,从抽屉中找到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只听到里面一个声音传过来:您打的号码是空号。又找到她母亲的电话,接通后,一直无人接听。这不由得让人担心起来,难道还真有什么事情吗?

          正在着急的时候,又有两名女生跑了过来。而且,要给我说明的也是关于这位女生请假的事。我说,我正在联系,可是,一个是空号,一个无人接听,联系不上啊。

        其中一个高个女生对我说,老师,要不你打她家里的电话吧,我原来小学的时候,给她打过,我知道的。

我有点担心,你小学时候打的?现在都是高中了,还会是这个号吗?不过,我试试吧。

按照这个女生提供的固定电话号码打过去,那边就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老师,是我。我在家呢。呵呵,没有事吧。没有,我就是身体不舒服了,今天请假在家休息一下,明天就回去了。好的,你好好休息吧。

你还真行啊!我对旁边的这位女生说。小学的打过的电话,你居然现在还记得,而且,这次也居然还通了,真有你的。女生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松了一口气,身边站着的两个女生,也都松了口气——看来这位女生确实是有事请假回家了。

没有想到,刚过了一节课的时间,又有一位女生跑了过来:老师,今天×××请假了,请的时间也比较长,不知道是不是有事了?

呵,谢谢你对同学的关心。我对她说,刚才已经有两们同学问过了,我也落实了,确实不错。她今天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呢。明天就会回来上课了。

好的,老师再见!女生又笑着跑了。

记下这一个生活的小小的细节,记下这些充满了爱心、关心和责任心的学生,也记下这一份生活中的温馨和感动。

如果学生们之间都充满了这样的关爱,这样的责任,平时的集体生活就不会就不会有过多的争吵和敌对,就不会有过多的隔阂和冷漠。

是为之记。

20、书也会骗人

   自从学会从网上购书之后,不知不觉之间,一年的时间里,已经邮购了一千多元的书籍了。

   从网上购书,确实快捷方便,只需要敲出几个页面,若干数字,之后,很快就会有快递人员送货上门,而且,有时间,购书的费用也许还会比在书店里的便宜。当然,从网上购书,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让你感觉到不到自己金钱的流失,甚至有时间还会让你觉得是捡了便宜似的。我不知道,一直沉溺网购的人们,是不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迷上了网购的。

   但是,慢慢地却发现,尽管网购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也有一个最大的不足,那就是网上购书常常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网上的书会骗人。

   首先是书名。这是出版商们最拿手的一个把戏。为了吸引眼球,出版商们会把一个本来并不怎么样的书,策划得极为引人。其中的一个极重要的方法就是弄出一个好的书名来。如某大师著的一本书,书的名字也比较吸引人,而且,在书的封面上,还有什么大师打通关,展示人间大智慧的介绍文字。从这个书名来看,很能给人一种读之则让人眼前世界随之敞亮,事事畅通的感觉,而等到你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里面只不过是一些浅浅的故事,再加上一个引申而已,就像是以前游行的“智慧背囊”“心灵鸡汤”一类的书本而已,要说没有什么启迪,固然不对,但是,要说得上什么给人更深一层的感受,那又确实是在骗人。还有一本是有关的教育教学的策略的书,看到这样的名字,也会觉得这本书对于自己的教学肯定是会有帮助的,可是,等到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才发觉也只不过是一些材料的堆积,要想从中学到一些真实的教育教学的策略,那是相当的难的。这一类的书,大多会揣测读者的心理,从书名上来赚取读者的第一信任。

   再有一种就是名人的书。这些书的作者通常在大家都知道的名人一列,这些名人的书,通常就是利用“名人效应”,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既然是名人嘛,书的内容也肯定错不了,再加上一些文字材料的介绍,很能给人一种读之则收获满满的感觉,可是,等你真正的看到这本的时候,也会发现,这只不过是名人与出版商共同玩的一个把戏而已。我手里就有一本这样的书,是一个教授、教育名家所编的有关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书。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了出于对这位名家的相信,觉得他编的书应该是有实力的,有水平的。可是,一旦读来,才发觉只不过是别人的内容的复制和粘贴,这位教授只不过是个名字,里面基本上没有他的内容。其实,这本书就是一本大杂烩,说实话,个人觉得这样的书根本就没有必要存在。这就是名人的书的骗人结果。

   再有一类就是利用一些名人的评语作为书的装饰,骗取读者的相信的书。这类书的作者并不出名,但是,可能有过一两篇比较好的作品,受到了某些名人肯定。于是,在这样的书的介绍时,便把名人的介绍写在封面之上或是作为推荐语出现。让人觉得名人读之都有这样的评价,可见这本书一定是不同一般的。可是,事实上确非如此。我曾购有一本诗歌专辑,本来我对这位诗作者也并无大多的印象,也没有读过她的诗。可是,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却有一位著名的央视主持人的评议,让我顿生购买之心,而当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才发觉其实就是一个小儿科。

   当然,购买的书中,大多数还是值得一读的。如《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汉字书法之美》《爱与生的苦恼》《超越自卑》《老子他说》等等,都是读而又读的。和这些书相比,那些充数之作,也只能算是一个警戒,让自己更好的看到了这些书的背后的一些内容,让人更加珍惜好书的难得。

21、运动会

   实话实说,这次运动会上学生们取得的成绩有些出乎了我的意外。

   多年来,担任的都是重点班的班主任。而作为重点班,学生们的优秀大多体现在学习成绩这一方面。在历次的考试中,甚至是高考中,班级的成绩都是能够看得到的,多年来的事实都是这样的。但是,重点班也有着自己的弱点,那就是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了。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常常是处于落后状态,这也是多年来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学校每年一度的运动会上,分数常居后列,只要是不排到最后几名,一般也就算是能交差了。这个现象背后反应出来的,其实是学生的体能和运动协调能力不足的一个问题。但是,对于这一现象,大伙也都能够接受,甚至诸多的老师也会开玩笑地说,你们班啊,就不要指望能在这个方面能有所表现了。所以,对于学校的运动会这类的活动,班级的态度基本上是贵在参与了。

   但是,本届运动会,完全颠覆了这个多年以来的事实。也让诸多的老师们对重点班刮目相看。

   这次运动会为期二天。主要是田赛和径赛两大类。

   在这二天的比赛中,学生们竟然表现出了与以往的重点班完全不同的气势。在诸多的项目中,都取得了相当好的名次。无论是男生或是女生,在这次比赛中都发挥了较好的优势,给当时在赛场的学生们带来了无数个惊喜。只要是参加的项目,都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项,最差的是第六名。尤其是一个高个子的女生,自己一个就拿回了二个项目的第一,只要她上场,学生们就说,没有悬念。真成了赛场上的一个风景。

  本全年级一共是18个班级, 按照规则,每个项目取前8名给予表彰并加分。当最后的闭幕式上,主持人宣布各个年级的比赛分数及名次的时候,我只是感觉学生们发挥得不错,但是也没有敢想太多,因为不知道其他班级的发挥如何。可是,等主持人宣布第一名是一班的时候,整个班级的学生们轰然而起,兴奋得给自己鼓起了掌。而其他班级的老师们也有些不太相信,不太相信一个以学习为主的重点班的学生,竟然能够在运动会上取得全年级第一的成绩。我也给学生们说,真的,你们太优秀了,直接超越了我所带的以往的任何一个重点班。颠覆了重点班的学生只会学生,而其他方面表现不佳的这个概念。而且,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获得了运动会期间的道德风尚奖。  

   看到学生们取得如此的成绩,真心的为他们高兴。当然,高兴的还不止这些成绩。让我高兴的还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这次运动会的组织和筹划,我根本不知道。学生们完全没有告诉我具体的内容,我只知道的是有个运动会。至于哪些学生参加了哪些项目,我一无所知。如何进行的赛前训练,如何安排哪些学生参加哪些项目,哪些同学具体负责照顾参赛的学生,都是学生们自己完成的。甚至,在开幕式上的口号、标语,也是学生们自己完成的。只是在完成之后,才告诉了我。让我高兴地对他们直竖大拇指。

   其次,在比赛期间,每个项目的参赛人员到位、进场,赛后护送,甚至损啦啦队,也都是学生们自己组织的,我也和他们在一起,但是,这些都不用我管,我的任务就是和他们一起加油。学生们有了什么事了,我给他们批个假条。有些时候,我就只是问一问,咱们还有几个项目,还有哪些人参加。

   第三,在比赛期间,还有一些学生参加了志愿者,在两天里一直忙维持大会的秩序,负责下达通知,负责赛场周边的安全。他们不计任何的报酬,没有任何的怨言,也确实难得。

   还有一个细节,就在运动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忽然问我,老师,你明天下午有没有事,我说不太确定,可能有事。怎么了,有事吗?她说,想让你给捧场呢,什么意思?我说。她告诉我,她准备明天下午去买报纸,做一次公益活动,义卖的钱都捐给雅安灾区。

   我说,这确实是个好事。就你一个人吗?她说,有两个。我说,那我再帮你发动几个。就和周围的学生们说了,又动员了几个学生一起参加,学生们也高兴的答应了。

   应该说,本次运动会,是班主任缺席的运动会,可是,学生们表现如此上乘,让人为之高兴。运动会结束后,用校信通给各位家长发了喜报,相信收到这个喜报的家长们也会为自己的孩子的优秀表现而高兴。

   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有奉献、有爱心,有收获。如此的运动会,怎么会不让人高兴呢!

    两天的时间固然很短,但是,留给学生的记忆,可能会是永远的,相信也会是永远的。

22、又进学堂

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终于结束了。

这样的学习,从内心来讲,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好的。主要是心理上的轻松——只是单一的学习,仿佛是进入了学生时代。相对于平时里在学校作为老师的身份的感受不同,最起码不用再考虑平日里如何上课,如何处理班级的一些事情,不再担心每天的琐事。无忧的时光总是给人美好的享受的,这次学习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这次学习省培计划的一个内容。本来要去的地方是武汉,但是,因为个人的原因,没有成行,就转到这里来了。报到之后,才知道,整个市里来学习的骨干教师一共是150人。

可能是因为人数比较多的缘故吧,学习时按照所教学段分成了中学班和小学班。中学班的人相对多了一些。但是,内容一样。有时间就是合在一起上课,但是大部分是分开来学习。但是,分开也只是个形式,两个班级的授课老师是上午和下午互换,所以,内容还是一样的。

在这七天的学习中,应该说还是有些收获的。例如,对美图教育的一些了解,对于如何说课、评课等专业的学习,都能给人一定的启发。但是,因为培训的内容基本上是通识课程,所以,总体上的针对性就显得不足。有些内容也就显得没有太多的专业气息,没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含量。而有些授课老师的水准也确实不敢恭维,课堂之上是大话、胡话连篇,听起来是滔滔不绝,而事实是都是口号式的吹嘘,甚或加上了一些色色的段子,来搅动课堂的气氛,逢迎一些低级的趣味,换得一些无聊的笑声。整节课堂下为,除了几个段子给人留下谈笑、戏谑的嗟刂猓抟坏阈牡没蚴栈瘛U庋难笆翟谑俏蘖闹?/span>

  

从本次的学习来看,这样的培训还是有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的。

首先就是来参与培训的人员的选拔。尽管名义上都是骨干教师的培训,但是,事实上,有些骨干其实并不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有的直接就是来放松休息的。所以,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也有的学员,在课堂上关注的并不是专业的学习,而是喜欢沉浸在无聊式的内容之中,甚或对于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常识也能视为新的理念,五六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就流行的信息、概念,竟然一无所知。就让这样的培训显得有些小儿科的样子。

其次,就是授课教师的确定。本次培训中,真正能够让有所收获的,基本上是几位一线教师、教研员所讲的内容,比较具体,也有扎实。很能和一线老师的教学接合。而有些专家和教授的讲解,则流失于表面,或者处于一种随意性极强聊天式的状态,打出几张投影,敷衍几个故事,再加上个人色彩的渲染,二三个小时就过去了。而其内容则听之无多,不听无少。也许在些专家和教授眼里,下面的老师们是什么也不懂的,搪塞应付一下就可以过去了。

还有饮食,这次培训是属于省培,规格不高,但是也不是过低,不知道一天的吃饭标准是多少。有一天要去看博物馆,不在学校就餐,早餐和午餐两顿饭一共退回了25元,想必一顿午餐也不会少于15元吧。可是,有次的午饭竟然就是给了两个包子,外加一碗看不到任何其他物质的清清亮亮的据说是鸡蛋紫菜汤的汤,也确实让人接受不了。

作为一线的老师,本来外出学习的机会就非常少。当然也就显得更为珍贵。如何让这样的培训能多一些针对性,多一些科学性,多一些实效性呢?

也许在培训之前,可以作一个调查,看一下培训老师们的需要,在这样的调查背景之下的培训可能会更为针对性。

授课老师的认定,不要一味在专家、教授的名声上确定人选,关键是要有责任心,一定要看有没有真实的水平,有没有真实的实力,毕竟,敷衍塞责于人于已都不是一个好现象。

当然,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进行专业的提升,少一些通识内容的学习。因为通识的学习,往往就会泛化,往往没有深度。如,一些学科前沿的内容介绍,如一些前端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模式的学习等等,开阔一下一线老师们的见识,扩大一下视野,或者提升一下教育的有效力。而这些也极有可能是一线的老师们最为需要的。

23、巧遇

本次学习中有几个巧遇,真让人觉得很有些意思。

第一个巧遇是和程红兵老师的巧遇。当然,程老师是不认识我的。从学习的安排表上,我看到程红兵老师的名字。因为前不久在河南省语文第十六届年会上,碰巧也有程老师的一个报告。当时听得还是蛮入心的,印象比较深刻。这次又从安排表上见到了程老师的名字,我还和一起来的老师说,前不久刚听了程老师的一节课,这刚过了几天,又见了程老师,缘分不浅,但是,希望内容不会和上次一样啊。那天下午,也许是行程安排的太紧,本来是下午三点才上课的,结果就提前到了一点。大伙来到报告厅不长时间,就见到了前来的程老师,和上次相比,程老师好像有些疲惫,精神状态不是太好,又加之面前架了一台录像机,好像引得程老师有些不舒服,几次提到面对这个家伙自己心里不自然。等到大屏幕上打出的报告的题目之后,才知道果然是不幸而言中了,程老师这次报告和上次的完全相同。又仔细认真的听了一遍,对于程老师的内容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二个巧遇是和常作印老师的相遇。常老师也是河南名师,早闻其大名。而且,也是河南杏坛夜话团队的顾问。在原来团队的活动中,曾经听过常老师的报告。这次看到他的名字也在其中,就觉得比较亲切。

常老师做的报告是“做一个带光的班主任”。内容也很翔实的。报告过程中,不时有掌声响起来。等常老师做完报告离开的时候,就有老师要和常老师合影。我提前一步走到了外面的走廊,等常老师过来的时候,就和常老师聊了几句,常老师很随和,也聊了几句团队的事。然后又一起照了张像,表示纪念。

      第三个巧遇就是和学生的相遇。报到之后的第一天,去学校安排的餐厅吃饭。在排队的时候,忽然有一个高个子的男生,走到了我的面前。让我有点觉得不太相信眼前的一幕。而这个学生可能也和我一样,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老师,你怎么在这啊。呵呵,这应该我来问你呢。我是来学习的,这儿都是老师啊,你一个学生怎么会跑到这来呢?原来这也是我去年教过的一个学生,现在在郑州大学读书。哈,我是替我父亲来报到的,他因为今天有事,明天才能来呢,我是从郑州直接来的。怪不得呢。在这样的场合,碰到自己的学生,真是让人觉得这么巧啊。可是,更巧的还是后面。吃过饭回去的路上,我和同事一起正走在学校从新校区到老校区的那条通道上,然后觉得后面有人拽了我一下。回头一看,啊,怎么是你!原来是我去年教的一个学生,现在正在这里读大一。呵,老师,真的是你!看得出孩子很兴奋。我从后面看着是你,可是不敢相信,就一直跟着你,没有想到,果然是你啊!孩子一连串的说着。呵,我是来学习的啊。我给她说明了我来到这的原因。可能是一年多没有见到老师了,这个孩子非常高兴,一直在不停地说着。也就在这时,那个高个的男孩子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哈,相隔一年之后,二个班的二个学生,还有我,竟然在这一起相聚了。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两个人相互问候交换了手机号。两个学生问了我住的地方之后,说有时间再来找我,然后就各个忙各人的事去了。

傍晚,我和一起来的同事在校园里散步,一边看大四的学生在学校的道路两旁摆的一个个书摊。看能不能淘出一二本自己喜欢的书来。我一边看地上的书,一边和以前的学生们联系,因为,这里还有毕业了几年的学生,现在都已经是大四了。正在这时,我手机响了,一看号码,正是在大四的一个男生的。我正要接的时候,就看到这个学生从对面打着电话走了过来。不要打了,我大声说,他笑着就跑到了我的身边。

几年不见,孩子的变化已经很大了。原来是一个很不爱说话的学生,现在已经变得非常能说了。而且,这几年也锻炼的非常优秀了。他学的是化学。因为学院里没有辅导员,他竟然兼任了这个职务,因为要负责的事情比较多,自己一个人就有好几个办公室了。每天都很充实,曾经组织过几千人的大型活动。这个学生一直给我说着他在学校的事情,还有自己已经签订了的工作。更让我觉得这个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同一届的还有几个其他的学生,但是有的已经到公司去了,有的现在不在学校。临走的时候,他问了我住的地方,然后说有时间了再找我聊。

第二天上午,这个男生和另外的一个女生带了好几兜的香蕉、苹果和梨子,来到我的住处,一起聊了很长时间。看到学生们这么的热情,一起同事们也特别的羡慕。我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一起来的同事们,也让他们一起分享这样的幸福。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去年刚刚毕业的那个女生。见到我的那天晚上,她给我发了短信,说什么时间有空了,想找我聊聊天。第二天,我就给她回了个短信,看她有没有时间。她给我回话说,自己在郑州,等明天才回来。还说给我从郑州带了一个礼物。我给她回复谢了。同时又觉得好奇——一个女孩子,又是学生,还给我带什么礼物呢!

第二天中午,这个学生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要来看我。我就在路边等她。一会就见她跑了过来。天啊,她手里拿的,竟然是一大束鲜花,竟然是从郑州这么远的地方带来的礼物。真让我很感动。

本来是很单调的宿舍,因为这一大束的鲜花,顿时变得别有情致。更让一起来的老师们觉得惊奇——竟然有这么多的学生来看你啊!还给你送这么多的东西,你看这花多好啊!学生对你真好啊!这样的语言几乎让我真实的触摸到作为老师的一种幸福。

几天的时光很快就要过去了。临走前的两天,我给这个男生发了个短信,让他找一个地方——我想请孩子们吃一顿饭。孩子很客气地说,他会安排的,他来请。我说不行,这是作业,你们现在还是学生,等你们参加工作后,再请也不晚。这次得由我来。

离开的前一天的晚上,在这个男生安排的一个地方。我和五位学生一起吃饭、聊天。这五位学生,有四位是大四的,其中有两个是在其他的学校,也跑来了。他们几位目前的去向基本确实了,有考上研的,有马上工作的,其中还有一位是做了老师的。还有一位就是送花的那个女生。我把她也介绍给了他们,大伙一起聊得很好。

吃饭的中间,这个男生跑去结了账,我当时注意到这个男生出去了一会,就赶忙出来找,到了吧台一问,果然他已经付过了。我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让服务员把钱给退了——说好的,今年我是请你们的。不能违反原则啊!这个男生也只好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回来时,一路聊天,一直到我的住处,他们才回去了。我回到宿舍,还没有休息,又接到这个男生的电话。问我休息了没有,我说怎么了,有事吗?她们说刚才只顾着说话,忘记了一件大事——忘了照相了。呵,这么晚了,还能照吗?老师出来吧,我们试一试。

最后几个人又走到学校的大门口,可是,因为光线不好,周围一片模糊,基本上照不成。最后,我还是用手机拍了几张,聊以安慰。

监走的时候,我把正开着的鲜花送给了客户部,我告诉他们,这是学生送的,希望他们能每天浇点水,让这花儿多开些日子。客房部的人高兴的答应了,还不停的说着谢谢!

离开那儿已经有好几天的时间了,那束鲜花还一定开着吧。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这些镜头,你就是那不败的花朵,一直在头脑中挥之不去。于是宁愿采用这样罗嗦的文字,在这样的长长的琐碎的文字中,再次感受别样的快乐和温馨,感受孩子们的真实淳朴的情怀,也确是一大乐事。

  

24、意外的惊喜

        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没有在学校了。

离开学校时,已经给学生们讲明了:我有一个周的时间不在学校,这一段时间,没有人代课,每一个课时已经安排了具体的内容。另外,就是强调了一下,在老师不在的这一段时间里,力争要能做得比老师在的时候还要好。学生们信心十足的答应了。

      一个多星期的学生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在家的表现又会如何呢?

事实上,在学习的期间,还真的没有考虑过学生们的事。一则,既然是外出学习,那就得放下心来,集中思想考虑学习的事。再则,我还是比较相信学生们的,毕竟已经在一起将近一年的时光了,对学生们还是比较了解的。

        回来的当天,我还是没有准备去学校。同行的一位老师说,他回到家稍事休息,就准备到学校看一下,看学生们这一段的表现。我说,我不准备去,我明天早上有早读,我会一早赶过去的。其实,内心里还是有点不想让学生知道自己回来,要到明天早上给学生来一个突然袭击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了教室。学生们看到我,好像有些发愣。个别的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轻轻地拍手,表示对我的欢迎。但是,因为其他学生都在读书,也不敢太过于有声音,不过,我还是看到了。

    从学生们的的脸上我还是看不到有什么样的变化,因为他们都在读着自己的书。可就在我往教室里略一环视的时候,我还是发现了和我离开时的不同——教室的墙壁上好像和走前有所不同了。原来的素壁上,只有几张原来班级留下的略略有些旧痕的标语。而现在,除了这些标语之外,又增加了一些亮色:在教室的北边的墙壁上,学生们用了很多的彩色的小星星,粘贴出了一个心形的图案,里面写着“2112级一班永恒的”字样。后面的墙壁上,又贴上了几张自己做成的标语,以汉语的,也有英文的,还有学生们用自己的课余活动的照片。在教室的最后边,还搞了一个各抒已见的小版块,也很有特色。而且,原来单调的讲桌上,也多了两盆、绿绿的、小小的仙人球。这些小小的变化,竟然让教室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并没有说出来。

      上课了,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走进教室,再次和学生们见面。不知道是谁开了个头,学生们一下了都鼓起掌来。谢了学生的心意之后,我开个玩笑地问,这一段你们过得好吗?学生们大笑起来,过得不错,老师也过得不错吧。呵,我一下子又想起在后面墙壁上看到的学生写的“没有你的日子我们保重,没有我们的日子你要安好”的句子来。呵,孩子们的心意好重啊。

      你们觉得这一段比我在时间表现得好吗?好!学生们仰头回答着。我笑了,我也相信你们会做好的。

在本次学习时,有一位教授在讲课中说,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离开了你,地球照样运转。来到这里的任务就是学习,不要用心不一。一会接一个电话,一个又要忙一些其他的事情,好像自己很重要似的。其实,一个真正的会管理的老师,应该是离得开自己班级的老师,不接一个电话的老师。听到这样的话,心中还有一丝的窃喜:我就是没有接到一个有关班级事情的电话啊!

可是,孩子们给我惊喜,还是让我没有想到。我甚至试想,如果,可能,是不是可以让老师们都更多地走出去,也多给孩子一些自己成长的机会。说不定真的是可以试行的啊。

当然,我这几天又给学生们强调的是,老师只是陪伴你们一段路的一个过客,就像是我们都坐在一趟同行的列车之上,我们有缘偶然地对面而坐,然后,过了这一段路程,你们就得继续前行,而老师,就不能再陪伴你们了。你们以后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的。所以,我希望,你们所做的一切,都能是为着你、为着你们自己的成长着想。不要太把老师放在心上,不要为了让老师喜欢才去做一些事情,而是真正的考虑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自己的成长的意义,这才是老师最为希望看到的!

  

25、空调

即使是到了目前为止,也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可是,一切,依然如故。

这样的事实,总是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和无奈的。

如果说这样的教室是如此的宽敞,如此的光亮,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场所。不妨试想一下,当初冬的阳光穿过南边的几扇做为墙壁的窗户的时候,给这个宽大的教室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也不妨试想,一个下雨的天气,透过这样的宽大明亮的窗户,看外面细雨如丝,远方的树枝构成了绿绿的背景,也不难看作是一幅美好的让人联想的画面吧。

这样的镜头也确实是有过的,甚至这样的镜头也是坐在这样的教室中的学生们心中的一个难忘的美好吧。

可是,目前的状况却全然不是这样的。因为,此时的季节已经到了夏季的时空,而作为教室南面的用几扇玻璃窗户成为了墙壁的教室来说,作为坐满了七十多个学生的教室来说,当盛夏的阳光很有热度的穿越了亮亮的玻璃,把自己的热量发散到这样的小小的空间里来的时候,那又会给人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

幸好,这里还有着两台大大的空调,才使得里面的温度不太变得那么的可怕。

也许,看到教室的前后的两台空调的时候,人们都会产生这样的正常的想法,而来到这个教室里学习的学生们,当初看到这样的两台空调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尽管目前的常温已经到了近三十度的高温,尽管在中午透过外面的炎炎的烈日的曝晒,加之教室内七十多个学生的热量,教室里的温度已经到了让人烦躁不安的地步。但是,这两台本来能给人带来希望的空调,却一如往日一样的无动于衷的立在那里,即使你打开了开关,甚至你狠狠的摁着按钮,但是,它依然是那么的冷静,冷静地直到让你对它彻底地失去了信心为止,还不见有一丝丝的凉气冒出。

这样的结果总是让孩子们很受伤,于是,就给后勤的有关的人员进行了汇报,看能不能找到相关的人员来进行一次维修。学校的空调很多,维修也不是咱们能做的,必须得找到外面的人来。有关的人员给予了这样的回答。

也许这就是事实,那就得等待。这样的等待一直持续了近一个多周,也没有看到维修人员的到来。于是,再次给领导及有关的人员进行说明,希望维修的速度能够加快一些。

仿佛是一个漫长的镜头,直到又有两个周的时间过去了,还是看不到任何的动静,空调依然是冷峻的面无表情的立在教室里面,让人看得心烦意乱。

无奈之中,再次给有关的领导进行汇报:学生们确实没有心能够静下来上课了,能不能尽快地进行维修?

主管领导也答应落实,记在了自己的本子上,让人觉得有了很大的希望,仿佛能感受到清凉的气息从上面弥漫开来。

可是,失望之后依然是失望,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时间马上就到了六月,空调的事情也许还在哪一个不知道什么位置的地方搁置着。幸好这几天还是阴天较多,温度也较往常低了不少,要不然,还真不敢想像学生们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惨状?

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竟然让一个空调的维修到了这样艰难的地步?也许是对有关领导的汇报,让主管的维修的人员生了气,故意拖延了这样的时间;也许是维修人员真的很难到位,还没有找到维修的时机,我想,理由肯定是很多的,也肯定是都能说得极为冠冕的。但是,如果是自己家的空调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坐在这样教室里面,不知道又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以人为本,难道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借口吗?

虽然这只是一个空调的故事,但是,透过这个故事,让人想到的可能还有很多很多……

26、学籍重建

这是一件听起来很好,估计做好了也是很好的事情。

但是,一旦做起来,还真的比较麻烦。

即使是到了今天,从学生们录入的那一天开始,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了,还是不能肯定学生们录入的各项数据是否正确。

原先,学生们的学籍是由各省里统一注册,统一要求汇总、录入、整理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到目前,班里还有一些学生至今也没有办成自己的学籍——毕竟每年的正式在册的学生名额是有限的,这也让一些学生和家长们有些担心。

也就是在上上个周,学校忽然传达了一个通知,而且是极为重要的有关学生学籍重建的通知。学校为此还专门开了一个班主任会议,就此事进行了专门、专人的传达,而且还并印发了有关的时间运行表——可见此项事情的重要。

在传达了这项精神之后的一个多周的一个晚上,学校又专门让每个班级抽出2名学生进行了专项录入的培训。因为,此项录入的电脑配置要求是office2003版本,而现在学校老师一般使用的版本都比较这个要求高,而学校多媒体教室的配置基本符合要求,所以,就专门从班级中抽出2名比较熟悉电脑操作的学生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了专项的培训。

从传达的精神中得知,这次学籍的注册是国家教育部统一要求的。重建以后的学籍库里,一个学生只能有一个学籍号,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甚至是一辈子,也只有这一个学籍号,以后无论你人在何省,何地,只要一输入你的身份证,就会出现你的学籍号,而且,这上学籍号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所以,这次重建也就要求的格外严格,全国各地,一个学生只能建有一个学籍号,如果你在河南省建有学籍,那么,在其他省份就不得再有学籍。每个县区录入完毕之后,进行一次汇总,一旦有重复者,只能保留一个。然后,每个市区再进行一次汇总,其中重复的还是只能保留一个。以此类推,最终的结果是,在整个中国,一个学生只能有一个学籍号。这样就避免了学籍管理的混乱,让学籍的管理更为规范、更为专业,避免以往因学籍管理不规范而带来的混乱事情的发生。

按照时间运行表的要求,各项工作在不停地推进着。先是学生们完成了纸质的学生基本信息表、放弃学籍申请表的填写、有学籍学生、无学籍学生的分类。学校教务处每天还下发各项内容填写的时间、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内容都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又组织学生将这些纸质的内容录入电脑——这一项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而且要求很细,所以,即使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了反复的检查、还是不能保证里面内容的全部正确。而且,更为让人纠结的是,因为操作的不熟练,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也总是干扰着工作的进行,如有的内容总是不能正确填写,系统总是显示乱码,即使是交给了专人处理,好像也不能及时的解决好。而且,该系统提供的检查按钮,在机子上有时也不能正常运行——这些已经极大的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也极为影响工作的心情。

工作毕竟还是要进行的,相信工作也一定能进行的。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会伴随着一些问题的,这也是新生事物的特性,但是,这些小问题并不会影响新生事物的成长。

本次学籍的重建毕竟是一次学籍史上的重大的改革,而且,相信这次学籍的建立,也必将给学生、学校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带来积极的效果。

希望正如东方的晨曦,虽然微弱,但是,一定会带给人们温暖和光明的。

27、招生

这件事情来得比较突然,突然得几乎让我没有丝毫的准备。

因为自己不擅长交际,也不太喜欢和烟酒接触,所以,很多时候,对于与交际有关的事情,我一般都是避之而唯恐不及的。

当然,这样的事情一般而言是离不开这些内容的,所以,我也经常以各种借口来躲避了事。

但是,今年,确实来得比较突然,以致于让我根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回事。

那天的中午,手机上收到了校办发来的一条短信:接到短信的老师,下午放学后在学校会议室开招生会。

据以往的经验,学校在中招之前,或是高招之后,都会开与招生有关的会议。一是准备招收新高一的学生,一是准备招揽复习生。

这样的会我也参加过,但是,我的任务一般都是没有什么具体的任务,也许正是因为领导们知道这是我的一大弱项吧,所以,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一般都是负责在校内招生,呵,说穿了,也就是在学校等毕业过的学生们,如果有认识我的,我可以穿针引线,让他们到学校来复习。仅此而已。

经验主义确实害死人。正是基于这一点,当接到这个短信的时候,还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只不过是例行如过去一样的公事吧。我是这样想的。

下午五点多,放学的铃声响过之后,就来到了三楼的会议室。里面已经坐了不少的人了。领导们全在,看来学校对于招生的事还是很重视的。

等领导宣布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后,我才知道今天召开的是有关招收高一新生的事,也就是中招之前的招生工作。

我有点莫名其妙。因为,以往这样的事情,大多与我无关的。

但是,在领导们强调了有关的重要性,有关的必要性,有关的具体事情之后。紧接着就宣布了每个人负责的各所具体的学校:要到自己负责的具体的学校落实招生。而且,时间很紧,只有三天的时间,三天之后,学生们填报志愿就结束了。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让我有点傻眼,因为我根本还不知道这样的事情究竟应该从何做起。这又该如何办?

按照名单上的定位,我应该负责到原来工作过的学校去——离开这所学校已经十六个年头了。

真是两眼一摸黑。但是,这样的事情又容不得推迟,毕竟只有三天的时间——而今天已经是周五了,下个周一,尘埃完全落定。

找了几个原来一直做这样工作的同何仁请教,与前几年的恶劣竞争不同,目前的招生已经相对好做了。因为划片招生,也就是也不太需要做太多的工作了,就是到现场给学生、家长们讲一讲我们的政策,说一说我们的优势,鼓动一下优秀的学生到我们的学校里来。

好几位同志都给了我同样的指导。这才让我心里略觉得踏实一些。

其实,这样的招生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结果。原来这所企业的内部学校比较多,经过多年的合并之后,现在高中一共还有四所,其中一所是政策扶持起来的国家级重点学校——每年的招生中,前四百名优秀学生必须报考这所学校。在这所学校录过之后,其他的学校才能招生。这就让这所学校得到充足的发展的优秀生源。再加之其他资金、政策上的照顾,这所学校已经在全国都比较有了名气。

再后来,政策略有改变,如果优秀生想报考其他学校也是允许的。这就给其他的学校一丝的余地,有时,也能从前四百名中招收到几个零零散散的但是不会超过十个人有学生来。

如前几年,偶尔也有一两个中招状元到了我们这所学校,同样的,在前几年里,像我们这所学校也培养出了全市的文、理科高考状元。但是,这毕竟是介昙花一现。优秀生源的缺失,让学校的整体升学状况和国家级的学校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这也正是要下去招生的原因。

第二天是周六,中午还有四节课要上。课间的时间,正好遇到领导,忙忙地让领导签了字,到财务借了一些钱。又和后勤联系,准备了一辆车。

下午两点半,就朝着目地地出发了。两个小时之后,就到达了这所熟悉又陌生的学校。看着眼前的一切,又仿佛回到了当初的时光,一些熟悉的画面也浮现在脑海之中。

但是,时间上好像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多少回忆的余地。到达学校的教务处之后,在和几位曾经的同事们简单地寒暄之后,就到了副校长的办公室。这位副校长也是当年的同事,彼此之间也是相互熟悉的。

他已然知道了我的来意,而且,今年毕业的学生也不多,只不过有50几个学生而已。而且,今年最麻烦的是,今年的招生政策又给了学校几个分配生的名额,也就是说,即使是学生们在中招中考不到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分数,但是,只要在分数线以下50分,依然可以不交一分钱的录入这所国家级示范高中——这无疑于把优秀的学生又筛选了一遍。难度可想而知啊!这位昔日的同事,如今的校长感叹到。

不过,工作该做还是要做的。相对于有利的一面是,我和今年毕业班的班主任还比较熟悉,而且,今天他们学校正好要开家长会。我给他们提议,看能不能等家长会开完后,留下前面的优秀学生和家长们,我集中起来给他们讲一讲。

后来,在家长会结束之后,两次联考的前十名一共十几个人,加上家长一共有三十多人,一起来到了学校的二楼会议室。

等他们坐下来后,我先他们发了几张学校的宣传单,又针对他们的报考心理和我们学校的实际进行了宣传,时间持续了四十分钟。

会后,有几个家长和学生还在咨询一些报考的事项。等学生和家长们都完全离开后,时间已经接近晚上8点。

等坐在饭店吃饭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两位副校长和还有两个班主任,又加上校长办公室的主任——这都是原来比较熟悉的几位同事。还有几位因为太晚,本来说来的也没有来。这几位同事也非常客气,既不让买白酒,也不让我结财,但是,这明显的是不好看的啊。好歹,最后才算是答应这些都让我来做。

尽管是做了工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据后来的反馈情况来看,前十名中只有两人报了我们的学校,其他人还是报考了国家级示范高中。不过,这也让人满意了——以往曾经有过尽管做了工作可是一个也没有报考的情况!

后记:

虽然是一次很普通的招生,但是,给人的印象还是很深的。这里有曾经的熟悉,有自己七年的身影。当年离开时才长了一点点的小树,现在已经和四层的教学楼一样高了,真的很人生“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还要说的是,尽管平日里从来没有联系过,但是,一旦见面,同事之间,还是如兄弟般的,还是这么的亲切,真诚。好像时光从来没有流失一样,也颇让觉得人生的美好。

还有一个小插曲,也是意想不到的。因为这里是企业的内部学校,所处地段的物价也比较高。当晚住宿的时候,标间竟然要近400元的价格,和我一起来的司机师傅说来多次了都这样。因为条件也确实不错,再者,这里也确实没有过多的住宿的地方可供选择。但是,在第二天早上结财离开的时候,一个30多岁的报务员一直在看我,我说,怎么了,你认识我?没要想她竟然说,你是不是×××老师啊。呵,我是啊,有事吗?没事,我是×××啊,是你的学生呢。还是没有想到,另外一个报务员也说,你也教过我呢,接着就报出了自己的名字。呵,真有点意外,她们两个都是十六年前我离开这所学校时教的最后一届学生,如今都这么大了。最后结财的时候,竟然给优惠到了200多元,还一直送我到门外。让同来的师傅大为意外:我来这么多趟了,从来都没有优惠过的,学生对你真好啊。也真的感谢学生啊,离开这么多年了,当初她们正读初一,如果不是她们自己说出来,我又怎么能够认出是自己的学生啊。

但是,留给我最多的思考,还是生源问题。这已经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制约一所学校发展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也是造成众多的教育问题的问题。怎么才能让教育更为公平,这里面不也是很值得让人思考的吗?很多名校之所以能够名利双收,其实也是在坐享这些优秀生源的好处。而一些学校之所以难以为继,也少不了这样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谁造就了这样的局面,除了客观的因素外,有没有主观的意图?人为的因素对于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又起到了多少负面的影响?恐怕很多时候也是难以摆到桌面上来讲,大伙都心知肚明的事吧。

28、夏季的事情有点多

入夏以来,班里的事情就仿佛多起来了。

首先是高温。这个事情带给人的烦恼似乎到今天还没有消失。因为教室的南面是由多扇玻璃窗构成的一面墙。所以,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太阳略略绽放一下自己的热情,就让里面坐了70多个学生的教室里的温度,高得有些让人受不了。前后两个大大的空调,可能也是由于使用时间太长,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经过反复地向领导反映,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后,目前的空调终于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了。

高温问题解决了。学生们在教室里也能够安静的坐下来学习了。但是,其他的问题还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运行着。

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饮食卫生。天热的时候,人的食欲似乎也并不太高。很多学生就会离开学校的食堂而到外面的面馆或是小地摊上买些东西来凑合。关于饮食卫生也是经常强调的,但是,也可能是学生食堂的吸引力也太小了吧,学生们还是对外面的食物情有独钟。常常是提着大袋小袋吃的东西走回学校,也有的就坐在小摊前面吃个痛快。但是,味觉上的享受毕竟不能替代身体的消化,很快就有学生因为饮食问题到办公室里请假来了。而且,又因为班级早已经多次强调了不要在外面的小摊小贩那里吃东西,所以,学生们来的时候,大多是比较婉曲的说明了自己的身体因饮食而遭受的痛苦。这又毕竟是不能不让去处理的问题,眼看学生痛苦的走出了办公室的样子,确实觉得这个季节很让人不爽。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因而被迫输液,两三天都不能到学校学习,既影响了学习,又糟蹋了身体。着实不应该。

当然,还有,也不能确定是不是和天气有关,但是,好像也是因为着凉了这一因素,也有几个女生的生理上受了影响。就这几天,接连就有好几位女生因此而请了假。就在今天的早上,还有学生因些而没有能够到校学习。而且,这样的例子,已经出现多次了,看到孩子的痛苦的样子,真的让人很心痛。就在写下这些文字的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就有一位女生因而请假休息。因为是住校生,就想回到宿舍休息一下,可是,学校宿舍的管理规定,晚上学生不能呆在宿舍,没有办法,就只能让这个女生在我的办公室里坐了一节课。还好,办公室烧的有开水,还能够让孩子多喝点热水。

当然,还有些让人想像不到的情况出现。例如,打篮球。学生们比较喜欢运动,尤其是篮球。夏天穿得少了,活动起来更利索了。下课之后经常打得热火朝天的,这也是个好事。但是,学生们似乎并不太会处理好时间,也可以说过于喜欢活动而忘记了正常上课的时间。有几次,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过多时了,教室里还有几个位置在空着。然后就能听到外面走廊里急促的脚步声,你就会看到几个男生满头大汗的跑进来,有的手里可能还会掂着吃的,有的直接是饭也没有吃。这样的状况发生了好几次,尽管一再批评、强调,可是效果并不见得明显——活动的吸引力太大了。以致于最后我在班里宣布了一个临时决定:以后凡有因活动而影响吃饭的现象,首先将活动用具没收,然后一直到本学年结束不得再从事相关的体育活动。并且,当场宣布了几个学生一个月内不能再去篮球场(体育课除外)的决定。这个状况才略有好转。

当然,和这些活动有关的事情还有一些,如前天的课外活动中,就有两个男生因为打篮球而碰在了一起,一个额头被别一位的牙齿磕破,而另一位的下嘴唇则破了个口子。也正好赶上了学生学籍要照相,这个记忆也就永远的留在学籍的档案里了。

这个季节事情有点多,也许和这个季节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毕竟都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生了,也真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29纠结与愉快

今天的课上得有点纠结,又有些愉快。

在个相当矛盾的过程中,展示了同一节课在两个班级中的不同的表现和感受。

昨天才开始学习的课文是《咬文嚼字》。第一课时只是让学生们简单地学习了一点有关的常识和基本字词,然后又让学生们结合学习指导上的内容,做了一些基础的练习。下课之前布置了四道作业题,是就课文本身的内容来布置的。

1、“咬文嚼字”这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要咬文嚼字?

3、怎么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4、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经历过咬文嚼字的情况吗?试举例谈谈。

5、其他问题。

今天是接着昨天的内容开始的,因为这毕竟是一篇随笔,觉得对于这些高中生来说,问题应该不是太大。所以,也就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

可是,事实上学生的反应还中出乎了我的意料。尤其是第一个班级。

满以为学生对昨天布置的这些并不是太难的问题会有较好的回答,因为,在昨天下课之前,我还给学生留下了几分钟的思考时间,而且,今天还给学生们几分钟的讨论机会。

但是,学生面对这些问题,表现的还是不是太理想,几乎是保持了沉默,没甚或没有人敢抬起自己的头来,让我有点不太明白。提问了几次学生们反应都不太好。实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提问了几个学生,从这几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情况来看,准备的也并不充分。最后基本上以我的讲解来取代了学生们的回答,这节课上得有些让人纠结。就连来一位来听课的老师,也能感觉到这节课与以往的课堂气氛有着很大的不同。

其实,这节课好像没有完成也有点兆头,早读的时候,本来是语文的早读,可是,学生们手里拿的并不是语文课本,很多的学生都在看其他的科目,有的学生看到我过来,好像感觉不太好看,就换上了手中的语文课本。

是不是因为学生们没有时间读课本,没有时间完成昨天的布置的作业呢?

临近下课的时候,我就问学生们这篇课文读了几遍,学生们一齐回答说,一遍!天呢,我说,就是老师读一遍课文,要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也是不太可能的,也怪不得你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啊。其他教师要逼的,没有办法,我才算是明白了这节课让我纠结的原因了。

到了另外一个班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因为怕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就首先让学生们把课文读上一遍。等学生们读完了课文之后,我问他们都读过课文多少遍了,有的说是三遍,也有的说是二遍,也有说是多遍的。然后,我又问,昨天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完成了,学生们的回答感觉比较自信。

那好,回顾一下昨天布置的作业,第一题,有没有人来回答。

我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男生站起来,很快的就回答了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要补充的?结果一下子又有三个学生同时站了起来。看来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啊。

等学生们回答之后,让学生们比较了几个同学的不同的答案,又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接下来的几个问题,学生们回答的也比较积极,准备的也比较到位,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我的心情也好的,把问题拓展了一些,学生们听得也非常投入,听课的老师也感觉课堂流程非常舒畅。

事实上,学生们的学习不是单一一科的学习,是几科的共同作业。如果一科过于抢占时间,那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学生学习的整体的高效也就不会存在。当然,学生的学情更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课堂教学效果也好不到那里去。

写下这些罗嗦的文字,其实意义并不大,但是,于我来说,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因为,这是停滞了多日之后的重新启动,是即将启程的一段时光的起跑线,向着远方奔跑,也许有一天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30、体育测试

天气是有点凉了,毕竟已经到了九月末,马上就要进入十月了。何况又是早上七点半的时间。

不过,学生们穿得还是不多,他们知道,马上要进行的就是体育测试了。

这是教育系统内部进行的体育测试,从高一到高三。高三的学生是在昨天进行的,今天就轮到高二。

入场里学生们按照男女生排成了两队,男生先进行的是一千米,然后是引体向上,一共两个项目。女生是八百米和仰卧起坐。

男生们排成了二个大组,刚进场时已经提醒学生们进行了简单的热身活动,不过,风还是有些凉,有的学生在不停的活动着。

起跑的枪声响过后,男生们就开始跑起来了,开始的时候,彼此之间的距离还是不太大,慢慢的就有了一些距离了。学校的操场是四百米一圈,等学生们跑了一千米下来后,有些学生的脸上已经有汗水在流淌,原先的凉意已经全然没有了。

在这个项目里,学生们表现得还基本可以,没有什么让人觉得不太理想的地方。可是,接下来的引体向上这个项目中,很多学生的表现就很难说让人高兴起来了。且不说学生们动作的标准程度如何了,就学生所能拉起的次数来说,也已经让人汗颜。大多数的学生所能做的次数,都在5次以下,甚至个别学生连一个也做不成,还有的只是把手吊在上面就受不了,让一旁的测试老师笑得直不起腰来。

测试的时间并不长,整个下来也只有半个多小时,女生们的表现我没有问,只是一直和男生们在一起。

看到学生这个样子,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啊。学生们的体质之差也就可想而知了。

联想起大学生们跑步猝死的事情,就觉得学生们的体质之弱,真到了不能想像的地步了。

忽然就想起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一句话来,也许,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真该做点什么了。

31、深夜电话

这样的事情总是不能让人乐观的。但是,这样让人极为惶恐的事情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夜里11点时,正在电脑前看文章,忽然一个并不熟悉的电话打了进来:我是你们班里×××的家长,孩子是不是已经放学了啊。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家呢,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我的头一下子就有些大了,尽管是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知道他们一般不会有什么出格的事情,但是,现在距离放学已经过去了近一个多小时,而这个学生的家离学校只有十分钟的路程,怎么会还没有到家呢?

接下来家长又说,她的爷爷就在学校的门口一直等她呢,也没有见到她出来。好像说是在做什么文学社团的海报啊,不知道是不是有这回事。

就是有这么回事,现在都几点了,教室里早就是一片的漆黑了。尽管我不知道学生文学社的安排,但是,通常来说,也不会出现这么晚的时间还不让学生回家的情况啊!

我拨通了文学社负责老师的电话,他说,没有啊。没有什么安排啊,而且,这么晚了也不会让学生们一直在学校呆着啊。

正在想着这件事的时候,另外一个电话又打了进来。这是一个同事的电话,他的孩子也在我的班级。而他问的问题,却和刚才的电话内容基本一样:孩子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家呢?班里有什么活动吗?我看教室里的灯都是黑的呀!

听到这个问题,我倒有些放下心来了。我觉得他们应该在科技楼的一楼里,那个社团活动室。我觉得这个判断应该的正确的。

我又给学生另外一个离学校比较近的主管文学社的老师打了一个电话,他说,他马上到学校去看一下,而且说,这样的现象以后坚决不能再出现了。

又过了十几分钟的时间,那个家长的电话又打了过来:孩子从学校出来了,她们是在做一期文学社的海报呢。

又马上给同事回个电话,让他到学校门口去接孩子。

放下手机,已经快到11点半的时间了,心里才算是轻松了一点。但是,还是有些纳闷,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第二天,我找到了这个女生,她听到我喊她出来,好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老师,我错了,对不起!

呵,我没有批评你的意思,你给我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这个女生自己觉得海报上还有一点内容没有完成,就自作主张想利用课后的时间,留下了几个学生,一起把这期的海报做完了。

虽然只是一个有惊无险的故事,但是,我还是对学生们重复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又把原来的“今夜无眠”的故事,一起告诉学生们,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32、讲评课

每次考试之后都会有试卷讲评,而每次的讲评又基本上是千遍一率地挨个挨地把试卷给学生们再分析一遍,时间上当然是要花费不少的,而效果呢,一般而言,也确实好不到那里去——从学生的反应和再次考试中出现的已经讲评过的问题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为此,也想过不少的办法,但是,大多都是临时性的,通常没有能够坚持下来,当然效果也是很难让人满意的。

最近一段时间里,在这个方面,还是想做一点尝试:

在这几次的考试过后的第一节课里,我都不讲评试卷,而是让学生们讨论。具体方法是,首先下发试卷,不给学生答案。然后首先让学生们讨论选择试题,一般给上20分钟的时间。这个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彼此交流,通过交流,几个人确定答案。如果达成了共识,那么就往下继续讨论,达不成共识的,留下来再等老师讲解分析。

今天这次讲评课也是的样做的。先给学生们下发了试卷之后,学生们拿着试卷,相互交流讨论,你A BC的,有时为了一个答案还吵个不停。

我就在旁边来回走,看他们讨论的进度。20分钟过去了,学生们的讨论基本上都结束了。问了几组学生,这9个选择题,基本上能确定答案。只有236这三道题拿不准确。

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的时间里,我就这三道试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学生们接受的也快,因为,这是他们讨论而没有结果的试题。

这样的讲评,其实就是学生们自己能够搞明白的内容,老师就不用讲;学生们搞不清楚的内容,老师再讲解,学生们听得也认真,效果也好。而学生们的讨论,也正好符合学习金字塔的小组学习这一特点,效果也当然比听老师讲解要好。

在第二课时的试卷讲评中,对诗歌鉴赏与阅读这些题目,重点是理清做题思路,讲究方法具体的答案是其次的。

本次考试的材料是小说阅读。在讲到小说这一文体的时候,尽管以前每次讲评也都要讲这一文体的特点,但是,效果几近于无。学生们再次遇到这些问题时,照样犯同样的错误。今天我就“人物描写”这一问题,作了变式,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如果不用“描写”这一句式,还有什么样的句式可以表达同样的内容?而且,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物描写的手法有哪些?

其实这样的内容都是老套的,可是,还是有很多的学生不知道。我后来就在黑板上板书,但是,只有标出了一二三四五序号的一个个的空的横线,没有具体的内容,学生们看着黑板,不用心的就不知道这些横线上是什么,我说,这五种方法里,有二三两种是重点运用的方法;四五两点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方法。学生们睁大了眼睛看着黑板上的几道平等的空白横线,有的学生开始发懵了:这是什么啊?

好,过了两分钟,等学生们都明白了之后。

我问,你们想一想,如果是我把所有的内容都抄在上面,你们抄下来的效果好,还是这样的效果好,学生们齐说,这样的效果好,为什么呢?学生们有点答这上来,其实,这是运用了有意识记。

诗歌这一块也问题不少。问我以前讲过的鉴赏诗歌的“秘籍”是什么?一连问了五六个男生,都一齐站起来回答不知道。女生中也开始有人在胡猜,最后还是有几个在笔记本上找到了以前的记下的内容。看来以往讲过的东西,学生们掌握的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掌握,所以,这一次提问之后,又让学生们进行了复核述,估计效果会有那么一点吧。

有意识地摒弃无效行为,多想想办法,让课堂多一点效果,也许就能够克服低效甚至无效。

  33、一节班会

这节班会自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这里面有个机缘。

这几天正好在读李中莹老师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里面的很多内容都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可惜的只是这些让人兴奋的内容还暂时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联结起来。

幸运的是,前几天刚好加入了一个Q群,这个群又正好是研究这个身心疗法的一个团体,这里面又有诸多的高手在这个方面有着一定的研究。他们在教学和管理上的结合,让我自叹不如。

而更为恰巧的是,这个周日,本次段考的成绩也刚刚出来。有些学生的考试成绩还不是太为理想。

而又为巧合的是,我又正好读到了“自我价值”一这章节,里面的内容让我一下子和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联结了起来。

于是,就在群里谈了自己的想法,谈了自己的大概的感觉。

如果有一种很兴温暖的感觉就好了。有一个群友给我说。

是的,我就是有了这样的感觉。

那不妨说说你的具体的想法,我们分享一下。

于是,就把自己的思路分享给了群友,他们还是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而且,有些地方,还有其他的群友的做法有些不谋而合了,让我更是兴奋。

其实,在这之前的一天。针对学生不能自察自身行为的一些做法,我已经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抽离”的概念,让学生们“哇塞”了好一阵子。

今天,我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落实。

晚自习的第二节课,我先是简单地把一些具体的事件给学生们作了说明,如明天升旗,学校还有一些通知等。

然后,话题一转就转到了本次的考试成绩。

我先在黑板上列出了一个等式:平时的学习行为考试的结果(偶然因素除外)

然后,我问学生们,你们是否同意这个式子的成立?

学生们思考了一会,基本上同意这个式子。

那么,我们的行为又是什么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拉一个简单的分析思路:你是否接受目前的自己?接受哪些方面,用“优”表示,打对号,不接受的哪些方面,用“叉”表示,打错号。然后,你更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为了达到你希望自己成为的一个人,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思考,自己的有些行为,自己本身本不接受,而自己为什么还在做?)

闭目想一想。学生们忽然好像从原来的自己中走了出来,教室里一下子好静好静。

下面我就给学生们列出了这样的一行文字:

尝试突破自信自爱自尊

特别是自爱,我给学生们的解释就是你能接受自己的程度。

不知道这样的分析,大伙能不能完成?

然后,在学生们表示能够完成的前提下,我又把这样的承诺和21的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如果有了这样的措施,那我们又该如何坚持和落实呢?21巩固30——60天——这是学生们本来就知道的。

学生们的反应有些强烈,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都举手表示自己能够坚持21天。(前天单独问能坚持21天形成好习惯的,只有9人)然后我又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单独交流。从学生的表情和谈话中,还是可以看出来学生们已经受到了感染。

清晨起来,发现一个学生的Q上给我留下了这样的留言:

郭爹,谢谢您。其实这次考试后我就分析出了自己这个缺点只是知道了但并没有改变的决心,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办才好,就是很迷茫的一种状态。不过今天听您讲了一些东西后我感觉好很多。再后来您叫我去办公室,一下就说出了我的问题,当时感觉有郁闷有开心。当回到教室后我就特高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真的就是我最需要克服的问题了。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坚持的!虽然我可能只是您众多学子中的一个,但是您是我所有老师中最让我敬重的人。谢谢您!

看到这样的努力,终于让自己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联结起来,真的让人高兴,更为高兴的是,我又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

34、不要成为学生成长的羁绊

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来到我这请假的时候,我心里确实不知道如何安慰这些孩子们,或是不知道如何对这些孩子们说出我心中的感受,但是,我还是笑着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学生的请假是从考试之前就开始的。

第一个来请假的是一个离家相对较远的女生。她来到我这请假的时候,表情并不太自然,从中也可以看出孩子心中的矛盾。尤其是当我问到她为什么要请假的时候,她吞吞吐吐地说,自己这一段的压力很大,想回家清静几天,也好让自己反思一下。

我问她需要请几天的假,是不是可以等考试过后再请假。这个女生有些为难地说,就是想现在请假,等考试结束后就回来。她还强调说,也就请这一次,以后绝对不会再请假的。对于学生逃避式的应对考试,我是一向反对的,但是,这一次,我觉得参加考试也许对她来说,确实有些不太想接受,也许回家更好一些?——效果比道理更重要。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不过,这些请假的学生都是在考试之后,时间也并不太长。

昨天的下午,考试全部结束了。我刚刚坐在办公室里。就有学生陆续进来了——前前后后一共来了六位学生,而这些学生无一例外,都是来请假的。而其中只有一位是因为感冒请假,其他的,都是因为考试不理想,想让请假休息的。我简单地问了问他们觉得没有考好的原因,有两个学生说是考试物理的时候,怎么忽然觉得自己的脑袋成了别人的脑袋了,不听使唤了。我没有太明白这个回答究竟是什么意思。只不过,这两个学生只是请了一节课的假,我也就答应了。在第六位之后,又有两位学生也要来请假,我看到请假的人数确实太多了,就不再答应他们:今天的请假指标已经够了,不能再请了。又一个女生笑着和我磨,在最终没有答应的情况下,又回到教室去了。还有一个男生,说是因为自己感觉考得太好了,心里亢奋,也要回家。我就命令式地让他自觉回到教室去,强迫自己坐下来,看看不回去究竟又会怎么样的结果。

不过,也极为巧合的是,在这次考试中,有两位学生因为家里有了变故,还有一位女生,在第一场考试快要开始的时候生病,也无奈的离开了考场。

看着考场座次表上空空的座位,想到这么多的孩子请假的情况——这是从教以来还从没有遭遇到的情况。心里不由得一直打鼓——在这些表象的背后,究竟能折射出什么样的真实?尽管我也认为人有时间是需要自我反思,需要自我疗伤的。

学习的压力。这个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原因,在这个重点班里,学生们是比其他的学生压力大一些的。一个班七十多个学生,满满的。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一旦成绩出来,一看,还是排在班级里的十几名,甚或是几十名之后,如果放在其他的班里,也许就是前十名的成绩。尽管在这个方面平时也做过一些工作,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学生们好像知道学习是很重要的,当然,名次好像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也就比较在乎自己每次的考试成绩。这一次是不是这个方面让学生确实感受到了这一点呢?

期望值过大。因为这个班的学生的生源相对复杂——学生是来自很多所初中的。而且,这些学生在自己原先的学校里,也大多是优秀的学生,甚至一直保持在年级、学校里前几名的也不少见。而来到这个班级之后,第一名也还是只有一个的。这也让一些学生总是对自己的成绩抱有不满,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期望还是比较高的,而这过高的期望与现实的反差也许让学生觉得有些接受不了。这也许也是一个原因吧。

抗挫折力低下。当然,我觉得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这一届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相比,抗挫折力明显下降。有一个明显的例子。以前的学生如果当年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大多是选择了复习,宁愿再来一年,也要进入自己希望的学府。可是,在这一点上,学生们大多认为,即使是一般的学校,自己也能接受,不会因此而再复习——这也是复习生人数逐年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面对自信心不太足的考试,也许逃避是一种本能的选择?

也许,在学生请假的背后,还会是多种因素的组合……

但是,不知道怎么了,忽然就产生了一个让我自己也觉得可怕的念头——我自身会不会成为学生们成长的羁绊?说到这一点,可能只是个人的猜想。但是,也许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因为平时和学生们的关系比较好,学生们也常常会考虑到我的感受。有一次外出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来回来后,就发现教室被学生们美化了不少。我第一感觉也不错,但是,后来有一位教我们班的老师告诉我,学生们在装饰教室的时候说,我们这样做,老师回来会高兴吗?这一句话很是让我警惕,后来在班会上,我就间接地提到这些,并且,告诉学生们,要关注自身的成长,老师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也许只能陪伴你走完高中这一段的路程,考虑问题的时候,关注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才是最要重要的。

今天,学生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没有我的因素在内?而且,就在考试结束后的当天夜里将近十一点的时候,我收到了一条短信,这个学生在短信中第一句话就是,郭爹,对不起!这次考试又失败了。看到这样的短信,更让我觉得我极有可能带给了学生一定的压力。不过,还好的是,这个学生在后面又写到,还好,我已经能够正确处理得失的关系了,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我给她回复了一个胜利的手势。表示我的祝贺——这当然不是这次考试的祝贺。

如果作为教师的我对于学生的关注成了学生成长的一种压力,而不是动力,那么,自己肯定就会成为学生成长的羁绊——而这,恰恰是完全悖离了我的初衷的。

教育无小事,也许我们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但愿我的想法是多余的,但愿……但愿……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热门信息
          
                                        行者之旅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1 (www. gly931.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