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话题研讨 > 详细内容
面对大人的正确建议,不愿意听从的若干条理由
发布时间:2011/5/22  阅读次数:955  字体大小: 【】 【】【
面对大人提出的正确建议,学生们为什么不愿意听从呢?笔者调查了140名高中生,得到了约30条不愿意听从的理由,归纳如下:
  
学生方面:
  
一、青春期心理:
1、有逆反心理,你让我做,我偏不做。(所占居多)
2、虽然也知道是正确的,但是不想受约束。
3、不想显得自己太听话,太像个乖孩子。
4、故意不听,让家长或老师生气,以后就不会再管我了。
二、独立意识:
5、觉得建议对自己不利,扼杀了自己的好奇心
6、与自己的想法或价值观念发生了冲突。
7、当时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不想再接受别人的建议。
8、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
9、想尝试着自己独自完成,丰富自己的经历。
10、想自己做,证明自己的能力。
11、同学有过同样的经历,我知道怎么做。
三、认识差异:
12、觉得这些建议有时间自己坚持不下来,还不如不接受。
13、意识不到建议的重要性,认为听不听都无所谓。
14、觉得做了也不一定有什么好的结果。
15、自己没有经历过,不知道家长或老师的建议是否正确。
16、认为这些建议太多虑,太夸张、太多余。
17、固执、虚荣心强,感觉听大人的话没有面子。
  
四、其他:
18、当时正在气头上,一时冲动,失去了判断力。
19、他们没有足够的的理由说服我。
20、不信任家长或老师。
  
大人方面:
一、方式或场合不当:
21、场合或气氛不对,心里很不舒服,不想接受。
22、在一些敏感的个人问题上,拉不下情面,不想太受伤。
23、家长或老师说话的态度不好,咄咄逼人,太强势。
24、他们直接说出了我的不足,情感上接受不了。
二、建议本身不到位
25、建议过高,自己的能力或目标达不到。
26、建议太空洞,不具有操作性。
27、大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建议不符合自己的实际。
28、家长或老师的思想太落后,跟不上时代。
三、平时说教太多
29、家长或老师说得太多了,心烦,根本不想听。
30、家长或老师说的太多了,已经引不起注意了。
  
针对这些理由,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这个工作:
  
1、理解。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表现,作为大人,作为一个“曾经少年”过的过来人,首先应该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和表现。这些只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极为正常的现象而已。处在成长期的学生,青春期的叛逆,独立思想的成长,自我意识的提高,这正是学生们成长的一个标志,对于孩子这些表现和行为,作为大人,思想上要有一个接纳的准备,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这是和孩子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有可能失去了做好孩子们工作的基础,就有可能把问题复杂化,尖锐化,甚至把问题搞得更为糟糕。而有了这种心理上的理解和接纳,就有了面对孩子时平和的心态,也就有了积极应对的思想和方法,这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2、尊重。正是有了理解这一前提,我们才会有尊重孩子的认识。这是和孩子沟通的必然要求。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就有没积极的建设性建议的达成。无论是就建议本身的正确与否而论,还是就能否达成共识的效果而言,尊重,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方面,我们得明白,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成人对事情的认识与孩子对事情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成人所站的位置与角度与孩子所处的位置与角度也是不同的。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才导致了双方认识上的差异。但是,这也仅仅就是差异而已,而不能就此作为自己就是“真理”的代言人的依据,不能就些否决孩子的认识和决定。我们要尊重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结果,尊重和我们有着同样人格和尊严的孩子,这才能让我们在孩子的心中更有地位,才能让我们的建议在孩子的心中更能起到作用。我们一点点的强势或是高傲,都有可能引起本来就极为敏感的孩子们内心的极端反对,让自己的美好的动机化作眼前一片僵局。所以,尊重孩子,大人就得学会看对象,看场合、看气氛,看语气、看情绪、看态度,努力做到“有理还得有礼”。
3、引导。有了理解,有了尊重,我们就有了做好工作的思想和方法。重在引导,不能硬碰硬,不能“以毒攻毒”。大禹治水的成功就在于疏导,我们在给孩子的建议的时候,也要重要引导,而不是命令式的高高在上,而不是措辞严厉地呵呵斥指责,而不是不加说明的地武断下了结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贵的就是化有形于无声之中,在给孩子的建议的时候,我们也同样可以心态平和的加以引导。或举出例子让孩子自己去分析,或分析利弊让孩子自己去判断,或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孩子去体悟,或探讨形势让孩子自己下结论。如此等等,没有严词苟责,没有居高临下,没有强势要求,让孩子在和风细雨之中,体会到自己的问题,让孩子在满目春光中,看到前方的美丽和希望。
4、调整。作为大人,还要做好建议之前的预案和思想准备。如,我们的建议是不是切合孩子的实际,我们的思路与孩子的思想能否对接,我们的建议是不是只是空洞无物没有具体的操作性的说教。如此这些,如果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就不可能达到建议的落实。所以,在给孩子建议的同时,也要学会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建议,调整自己建议的内容、调整自己建议的切入点,调整自己建议的方向,调整自己建议的操作性。当然,更要调整的是,平时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因为自己平时的过多的说教,而让学生产生逆反,从而让自己的希望永远没有了落实的可能。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行者之旅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1 (www. gly931.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